1)第76章 大后方起火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载沣在那边,见各地纷纷起事,自己这边却毫无进展;局势一天比一天糟,越发无所措手足。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宝都押在袁世凯身上。他的想法是,与其让革命党人得势,宗庙覆亡,不如满足袁世凯的要求,或可有一线生机。像输光了的赌徒一样,想把全部押上再赌一把。

  现在对袁世凯的奏请是有请必准、有求必应,可谓言听计从。

  按袁世凯所说,任命冯国璋统领前线第一军,段祺瑞统领第二军;均隶属于袁世凯。

  拨直隶,奉天两省武器装备,招募新兵。

  财政虽然拮据,但也尽力满足袁世凯地要求。

  十月二十七日召回荫昌,授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

  命所有赴援之海陆军,长江水师和此次派出各军,均归袁世凯节制调遣。同时要求各邻省督抚者,随时协同筹办。

  特别强调:“军情瞬息万变,此次湖北军务,军咨府、陆军部不为遥制,以一事权,而期迅速成功。”

  并着袁世凯:“激励将士,相机因应,有不得力将弁,准其随时撤换,统制以下如有煽惑、观望及不遵命令,退缩不前者,即按军法从事。不得优容迁就。”

  这正是袁世凯想要的,不胜欣喜中,除回电谢恩,高调表白:“竭尽血诚,勉图报称”,说一些“效命疆场”、“荡平逆匪”的空话外,人仍“垂钓洹上”。

  目的达到了,他更不能轻举妄动了,他要进一步看清形势。

  让他想不到的是:他这一等不要紧,有更大的好事在等着他。

  因为,正在此时,清廷的大后方,接连出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十月二十七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屯兵滦州,联合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统领芦永祥、伍祥祯、潘矩楹。电奏清廷:强烈要求速开国会,改定宪法,重组责任内阁。提出皇族永远不得充任内阁总.理大臣、国务大臣;政治犯之党人一体特赦等十二条要求。

  紧接着,张绍曾扣留下清廷运往湖北前线的一列军火。并致电黎元洪、黄兴,表示断不会督师南下,与民军作战,牺牲同胞生命,助成政.府淫威。

  张绍曾,字敬舆,直隶大城人。生于清光绪五年九月初五日(一八七九年十月十九日)。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毕业后,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官费资送留日,入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

  他对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的主张都产生一定兴趣,对清朝专制政权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感到不满,认为非痛加改革不可。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张绍曾毕业,翌年春归国。正值袁世凯在保定练兵,成立练兵营训练初级军官,张被派任炮兵队官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