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还有什么可谈的,一月二日,冯国璋、姜桂题、张勋等北方将领通电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如以少数人意见采取共和政体,必将誓死反对,不惜一战到底。

  空气骤然紧张了,战端一触即发。

  是呀!南方是怎么回事?其作法确实令人难以理解。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恐怕还得由史学家去回答。

  从表面看来,应该有这样一些原因:

  其一、南方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特别是军事上的,来结束各自为政的状况。

  这应当是南方的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也是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上海方面,曾经推举过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大元帅。但消息传到武昌后,武昌不干了。一方面,武昌是首义圣地,你上海有什么资格推举大元帅?再者说了,推举大元帅也不能是黄兴啊!来武昌指挥打仗,没把汉口夺回来,还把汉阳丢了,过河拆桥枉死了那么多兵士?要是听黄兴的撤出武昌,这首义的圣地不就早丢了吗?

  武昌方面马上对上海推举的大元帅公开表示不承认。

  武昌是是首义圣地,来自圣地的态度不能不引起重视。于是,南京光复以后,在江浙的中心南京又重新推举了大元帅。人还是那二个,次序变了。黎元洪是大元帅,黄兴是副大元帅。

  这样一来,武昌方面满意了,但大元帅得来南京上任呀!黎元洪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委托黄兴代他行使大元帅之权。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让你当正的你又离不了家,好事都是你的吗?黄兴一口回绝。

  这样一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总不能翻来覆去的再选黄兴当这个大元帅吧!

  正在这个时候,同盟会的总.理,革命领.袖中.山先生回来了。回来的还真是时候,那就选中.山先生当这个大元帅吧!武昌方面不会有异议吧?

  总得事先征求一下本人意见,中.山先生当然愿意了,他急匆匆的回国就是来主持大局的。

  当胡汉民劝他去广州时,他不是说了吗,“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吗!

  但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总要见多识广些,民国的元首怎么能叫大元帅呢?给人的印象不成了军事政权了吗?国人怎么看,外国人怎么看,不是自找麻烦吗?

  干嘛选大元帅呀?要选也是选大总统呀!于是,中山先生就被选为了临时大总统。

  其二、信息不畅通。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电报,但南方各方没有人主持,在当时的条件下各方沟通还是不畅的。

  南北谈判在上海,但推举大元帅或大总统的代表在南京。伍廷芳这边谈妥的事,南京的代表们很难马上知道,而南京的各省代表做什么事,伍廷芳他们这边也不太可能很快得知。

  否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