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自那木济勒的挑衅_重生在俄罗斯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济上的变化。

  大量的人口补充到急需人口的贝尔加行省,此时而贝尔加人口已经突破三十万大关,因为输送人口的缘故乌里雅苏台的人口到是没有怎么增长。

  伊凡的两个势力总人口加起来已经有百万之多,这如果放在欧洲已经是中型国家的标准,即便是在满清帝国的眼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10:1的比例,这在18世纪末而言并不是很高,一战时期的军民比例和此时相差不多,甚至还要超出,毕竟那时人口约六亿而参与的将士却足足有六千五百万。

  说起来最悲哀的当属华夏,因为太平军起事前(咸丰年间)全国有人口亿,后不断下滑到亿(同治5年),1898年(光绪24年)时人口才回升到亿。

  贝尔加行省的学校已经开始建设,其中贝尔加皇家军事学院已经开始正式开课,大量贝尔加、乌里雅苏台的基层、中层军官来到贝尔加皇家军事学院培训。

  因为军队扩张很厉害的缘故,这导致很多的士兵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他们的忠心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伊凡急着让这些人去培训的原因。

  开课的不仅仅是军事学院,其余学院也纷纷开课,只是因为学校还没有建设完成的缘故,他们的条件稍微艰苦一些。

  军工厂已经建成并且第一批毛瑟枪已经制造出来,伊凡为它命名为毛瑟1793,毛瑟代表什么自然不必多说,而1793则是它诞生的年份。

  军工厂采用的是流水线方法,并且大部分都是原始机床在工作,枪支的锻造速度已经达到日产六百,如果双班倒可以达到一千。

  正是因为军队的催促,因此四个月的事件军工厂已经完成十万毛瑟1793的制作,只是子弹方面有些欠缺而已。

  同时火炮军工厂也做出两个团的加农炮(一个团60门),这些野战重型加农炮相比较现在的火炮射程要远五分之一,射速也要快很多,精准度更不用多说。

  不过炮兵科的学员们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毕业,并且即便是毕业只是合格炮兵而已,只有那些学满三年的才可以称之为优秀的炮兵。

  一门火炮需要五个人来操作,迫击炮需要士兵的数量少一些,只是迫击炮在现在看来用处并没有加农炮大,尤其是伊凡的下一个敌对目标是草原上生活的哈萨克地区牧民。

  学校、军工厂的任务都已经完成,通往港口的道路也在修建当中,港口被命名为马佳丹,无形之中历史再一次回到原点,当然这只是一个巧合的名字和港口位置而已。

  贝尔加军事学院的海军正在训练中,不过估计等他们完成学习战舰也完不成,幸好他们可以借用贝尔加湖和渔船先进行演练。

  和珅委托建造战舰的两百万两白银已经到账,如果不是这个原因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