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0章 华皇和托派之王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鄂木斯克之前,列夫布隆施泰因对红军所做的一个最大的全面性改革就是设立了政委体制,以政治上的正确性来领导军事的斗争性。

  情报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几天后,宋彪得到了列夫布隆施泰因已经抵达鄂木斯克的消息,这让宋彪也觉得有些不安。他很佩服这位伟大而坚定的革命导师,虽然这位伟大的红军领袖经常和其他的女人有染,并且是反婚姻政策和妇女共享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但并不能掩盖他在军事上的敏锐嗅觉和天生的才华。

  由这位领袖一手创立的政委体系,影响可谓是非常之深远,以至于宋彪在帝国国防军和巡防军、警察部中都要推行类似的教导官体系。

  苏联红军在东线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则是后来更为著名的米哈伊尔伏龙芝。经苏共批准,伏龙芝选择邀请布鲁西洛夫将军担任东线红军的军事顾问,而布鲁西洛夫将军也同意了,对宋彪而言,这两者都是更讨人厌的消息。

  到了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城之后,宋彪一直住在鄂毕河东岸和北岭之间的一片东正风格的公寓群中,这里的地下有一整片的水泥堡垒,北方司令部就位于这里,而宋彪也差不多都住在这样的地下堡垒中,只是偶尔才会走出去在周边农田和树林里散心。

  在11月的寒潮到来之前。中苏两边都大规模的派遣农民冲出去抢收粮食,苏俄已经实施了物资计划供应制度,在工农业产量仅相当于俄国1913年的1/7和1/3的情况下,依然能勉强保障军事上的需求。

  帝国则是从一开始就制定了长期的作战计划,在如此大规模的军费消耗中总是能省就省。不能因为苏俄红军已经杀到了鄂木斯克就放弃周边开垦的三百多万公顷的荞麦和黑麦。

  经济总是战争中最糟糕的一部分,任何军事指挥官都不愿意去考虑这一点,却又不得不面对它的残酷存在,所以,中苏双方都没有长期拖延下去的计划。

  决战吧,就在眼前。

  为了准备这一次的战争。苏俄将红军的总兵力规模扩大到了550万,大约有210万的兵力集中在东线战场归,米哈伊尔伏龙芝指挥,而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帝国中央陆军的总员则维持在170万,双方在东欧战场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对抗。

  按照帝国和波兰的协议,大约在明年4月,波兰就会在帝国远征军的配合下进攻苏俄。

  苏俄对于这一情报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更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和帝国陆军在东线决战,击溃帝国陆军,收复新西伯利亚地区。

  如果苏俄做不到这一点,苏俄也将无法控制中亚地区,不能和中亚地区的革命势力联合起来。

  相比于帝国长达两年的充裕准备,苏俄红军只能是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大规模从国内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