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七三、国事不密酿大祸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崔与之起身拜倒道:“臣惶恐,愿为吾皇效牛马。”

  “朕不与你来虚的,实话实说,朕不喜以一家之学禁断他学的。”赵与莒这次没有扶起他,只是叫他起来,然后收敛住面上笑意:“朝中理学诸卿,每以朱晦庵之说为标尺,排斥他学,似乎这朱子足堪万世之表,有如仲尼一般。”

  听得天子批评理学之人,崔与之唯有默然。赵与莒瞄了他一眼,也不为己甚:“崔卿,想必已经知道宣缯为和去位吧?”

  崔与之这一路上早已探听清楚,闻言点头,却还是不肯说话。

  “卿觉得宣缯所为是对是错?”

  “臣不妄言宰执之对错,臣唯本心。”崔与之终于开口了。

  赵与莒哈哈大笑起来,心中却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崔与之这话既不批评前任,又表明自己将会与之有所区别,着实让赵与莒无隙可乘。

  他也不指望自己仅凭天子之位,便足以让崔与之这般在宦海中浮沉了四十年的老家伙拜服,只要他少些阳奉阴违,那么便是个好的宰辅人选了。

  以大宋惯例,宰执入宫拜谢时,宫中当有所赏赐,而且这个赏赐极为丰厚。崔与之空手入宫,出来时却带着两车财货,既有来自流求的金元,也有绢帛、布匹,他自家计算,足足可值四千贯。他也不将两车财货拉回家中,而是直接去了户部,便将这两车财货交与魏了翁处置。

  “天子之赐,臣不可辞,故此纳之;崔某为参政,月有俸赏,足供富贵,无须积此余财,为子孙谋祸,献之于库,正当其所。”

  他这番话立刻被“梁校”刊发在周刊之上,临安士林,闻之动容,都赞天子慧眼识英,选人得当,崔与之果然宰相气度。

  接着北国也传来佳音,金国皇帝完颜守绪虽是贬斥使者乌古孙弘毅,却还是签下国书,两国新盟约正式确定,大宋第一次成了金之兄国。大宋使者洪咨夔不辱使命,在汴梁祭过皇陵之后,正赶回临安途中。

  在所有人看来,如今大宋国势蒸蒸日上,中兴指日可待。然而,就在这时,临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大事。

  继昌隆所建的纺织厂拟建在临安北的武林坊一带,这里有许多作坊,而且靠近运河码头,交通便利往来迅捷。为了建厂,他们自临安水泥窑运来大量水泥和红砖,堆积在工地之侧,而来自流求的基建工人正带着本地泥瓦匠开挖地基,准备建房。炎黄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他们一如既往开工之时,忽然一伙人闯入工地之中,见物砸物,几乎是转瞬之间,便将工地砸得稀烂。

  而且如今临安人也知道水泥习性,走时还不忘在那堆积于一处的水泥包中倒水,不过半个钟点的时间,工地给他们破坏得一片狼籍。临安府的差役赶到之时,他们早已远遁,竟然一人都未曾抓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