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四二、唯恒产者有恒心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力有限的缘故,仍然有一些荒地,而且由于分属不同的农户,种植起来便是千差万别。淮北则不同,往往连绵万亩都是属于一个农庄,种得是一种作物,放眼望去,野无闲田,不是已经转黄的稻麦,便是绿油油的棉花,或者是低矮的油料作物和土豆、蕃薯。田野里出现的农夫,都是一群一群的,干活的速度明显要比分干要快。

  “这些百姓无地,为何耕种起来还这般卖命?”李仕民这两年在地方之上接触实务,也通了些世事,便好奇地问道。

  “这田虽说名义上属于农场主,实际上收获却与农夫利益相关,多劳则多得,少劳则少得,不劳则无获。”淮北采用的实际上还是流求的制度,故此孟希声能够为二人解释:“休小看了这些百姓,他们才不做折本的买卖,再过五六年,这些农夫家中便能起新屋了。”

  “五六年起新屋?”真德秀知道这新屋可不是随意夯的土房子,应该是用来传与后世子孙的“祖宅”,对于国人而言,有田有宅便是有产,若没有田,有几间大宅与后世子孙,也算是不白来人世一遭了。

  “砖瓦水泥房。”孟希声笑道:“在流求便是这个速度。”

  真德秀更是窘迫,他治下的淮南,百姓住的屋子是他命兵士帮建的夯土茅屋,即使他再治淮南十年,只怕这屋子还是换不掉。

  “为何能如此?”李仕民有些怀疑孟希声在诳人。

  “据我所知,淮北粮食亩产比淮南要高出两成。”孟希声不动声色地道:“棉花亩产更是高出四成。”

  这又是让真德秀相当伤脑筋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作物,淮北的产量就是比淮南高,第一年时他以为是良种的问题,故此盯着淮北的种子,甚至向皇帝上奏请求使用与淮北相同的种子,但今年上半年快过去,结果依旧。

  “这种大规模集中化的管理,对于农作物自身有利,而且也便于施肥、除虫等手段的施展。”孟希声又道:“更重要的是,大规模集中种植,工厂要来收购原棉、粮食进行加工之时,能省去不少人工时间,逝者如钱乎,时间便是钱钞,便是百姓身上之衣口中之食,这省去的人工时间返还到种地的百姓身上,故此淮北农夫收入比之淮南要高出一半来。”

  其实孟希声说得还有些保守,淮北农民除去农场里的收入之外,还有另一条重要收入途径,便是做工。农闲时节,农场便会组织农民,建桥修路、整善沟渠,甚至到工厂矿山去帮忙干活,这一笔收入占了淮北农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百姓无地,民心便不稳,如此下去,怕不是长久之计。”真德秀终于忍不住自己说道。

  “百姓不是无地民心不稳,而是无产无望,才会民心不稳。”孟希声道:“地不过是产业一种罢了,若是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