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79章 隐患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么多人在场,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短短半天的时间,东宫中发生的事情,就传到了朝堂上并且迅速发酵。

  如俞士悦所料,数日之内,朝野上下,便出现了各种猜测与流言,有些人觉得,皇帝此举,是为京中近来因嫡子降生而产生的动摇储位的流言的回击,再次表达自己遵循礼法,并无更动储位之意,而且,皇帝亲临清宁宫,教导太子治国之道,恰恰说明帝心稳固,对太子宠信仍旧。

  但是,也有些人持相反的观点,觉得皇帝此举是在试探朝野上下,对于废立之事的态度,否则的话,不会在嫡子降生之后,先是有种种恩赏之举,随后,又无端在清宁宫提起废立之事,甚至于,他们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观点,那就是,虽然皇帝最后仍然表示不会动摇储本,但是,说法上已经和最初册立太子时大相径庭。

  要知道,虽然当初册立太子的时候,皇帝仅仅只是在小范围内做了承诺,但是毕竟有那么多的大臣见证,所以朝野上下尽知,皇帝的原话说的很清楚,错非太子无德,否则绝不轻言废立。

  可如今皇帝这次的表态,却明显和当初有所不同,所谓合礼法则立,不合礼法则废,这中间的意思,可着实是十分耐人寻味。

  前者的标准很清晰,看的就是太子的德行,可是后者就不一样了,所谓礼法,本质上还是要人来解释。

  如今天家的关系一团乱麻,太子殿下虽是太上皇之子,但是承继的事当今圣上法统,而如今皇帝有嫡子出生,而太子只是庶长子,这礼法到底合不合,可就有得争了。

  因此,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纷然而起,更有不少御史,直接上疏皇帝,劝谏皇帝不可动摇储本。

  至于面对着这样的舆论风潮,皇帝的态度嘛……

  “陛下口谕,储君本天家事,朕至清宁宫,乃为教导太子治国之道,然朝中却有居心叵测之辈,臆测朕有动摇储本之意,邀名买直,上疏犯上,此诚奸人也。”

  “科道御史奏事之例,朕已有前旨,今仍有官员忤逆朕意,无端臆测,借风闻奏事之名,行沽名钓誉之事,非议天家,朕实难容之,着命锦衣卫将御史周文,邵安,黄瀚,给事中何远,兵部员外郎王澄,太仆寺丞杨博等六人锁拿下狱,详加审讯。”

  怀恩抱着拂尘,站在几个内阁大臣的对面,一丝不苟的认真说着圣谕。

  然则,这番话的内容,却是让在场的内阁大臣们个个都心惊不已,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天子竟然玩真的?

  尽管上一次科道改革,已经有明旨降斥,非在执掌以内,诸司官员不得上明疏参奏宫中事务,但是,这一次毕竟是涉及到储君,既是天家事,也是国家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干预天家事务,可是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