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3章 准了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涉及的官员,皆是四品以下的中级官员。

  能入早朝的老大人们,品级基本都不会太低。

  因此,早朝的氛围还是相对轻松的。

  礼部题奏了关于选秀的部分具体事宜,然后便是吏部,题奏了一批地方官员的转调名单。

  接着到了工部,尚书陈循没有出来奏事,而是侍郎王伟站了出来,奏道。

  “陛下,臣奉皇命,前往黄河沙湾决口视察,已有两月,此乃当地水文地形状况,请陛下御览。”

  有内侍走下来,将奏本送到天子的御案上。

  底下的大臣们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工部每年考察的地方多了去了,无非就是筑堤修河的事宜。

  不过这些工程,可都是要钱的。

  户部如今手头吃紧,只怕这事情到最后,也就是不了了之而已。

  王伟奏道:“陛下,沙湾决口已有数年,年年筑堤,年年冲垮,每逢夏季暴雨涨潮,各处便会决口,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且决口一开,漕粮亦会影响运转。”

  “臣带领工部一应官员,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张秋等地河段,多年以来泥沙淤积,所筑堤坝已高逾两丈。”

  “如此情况,单凭疏浚已力有不足,故工部议,当更筑大堰,楗以水门,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黄河,沁水,如此方能解沙湾之年年决口之难。”

  这下老大人们可来了精神了。

  他们本以为,工部循常例要修筑大堤,却不曾想,这回工部竟要干一件大事。

  开凿大渠,修筑水门,这花费的银两可就海了去了,就单说征召的民夫,没有个上万人,这大渠连动工都甭想。

  这边天子也看完了奏本,点了点头道。

  “王卿辛苦了,沙湾决口的确不宜再继续拖下去了,工部既然考察了当地的情况,那么可有具体的预算?”

  这回出场的,就是工部的尚书陈循了。

  陈老大人移步上前,拱手道。

  “回禀陛下,若从张秋而起,至沁水而止,所修筑大渠预计耗银八十万两。”

  “至于工期,需视民夫数量而定,若数量足够的话,三到五个月即可完工,尚可赶在今年雨季之前修筑完成,避免影响夏粮转运。”

  陈循的话音落下,便有御史出言问道。

  “敢问陈尚书,所言数量足够的民夫,具体是指多少?”

  陈老尚书显然也早有准备,再度拱手奏道。

  “若有六万民夫,当能以五月为期,筑成大渠。”

  大殿之中针落可闻。

  老大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感到无比惊讶。

  要知道,征调万人以上的劳役,对朝廷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压力了。

  六万人?这位陈尚书,是疯了吧!

  当下,便有御史出言奏道。

  “陛下,此事不妥,如今边境战事方止,西南苗地尚在对峙,百姓凋敝,如何能兴此重役?况户部亦无足额银两可以拨付,臣以为,可仍旧修筑堤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