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1章 收拾手尾与祭台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亏有刘永诚这个靶子,不然连理由都不好找。

  众人心知肚明,舒良的所作所为,必定都得了天子耳提面命,所谓禀报上去,申斥一番,也就是场面话而已。

  然而,有些时候,需要的就是场面话。

  杜宁点了点头。

  “可。”

  耿九畴也紧随其后,道:“那就劳烦李大人写一份奏本,之后老夫和杜寺卿一同附奏便是。”

  于是,这件事情也算揭过。

  瞥了一眼空空荡荡的房门,朱鉴这个时候开口道。

  “如此说的话,太上皇的贴身护卫,也该重新安排,不过这件事情,需得请示太上皇,不知诸位大人有何意见?”

  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有提起,那二十多个蒙古护卫的事情。

  很明显,舒良此次赶来,目的之一,就是好好收拾一下那帮蒙古护卫。

  想起大同城外发生的那一场冲突,再看看眼下的场景。

  这其中的曲折,大家心中都大致有了些猜测。

  然而有些人并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揣测了,所以,还是只说后续处理,不要胡乱议论的好。

  于是,沉默了一阵之后,李贤率先谨慎开口,道。

  “在宣府城外,太上皇已有旨意,只命舒公公负责外围护卫,朝令夕改恐有不妥,何况这个当口,太上皇只怕也不愿让舒公公来负责贴身护卫。”

  话音落下,众人的目光不由落在陶瑾的身上。

  毕竟,要论宣府城中,谁能调动兵力最多,当然数他这个总兵官。

  在场的所有人,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保证太上皇的安全,好好的把这位祖宗给送回京城。

  要是再来一遭今天的事情,大家的心脏可受不了。

  天知道,当他们得知舒良把总兵府围了之后,心里到底有多恐慌。

  太上皇要是在宣府有点什么事情,他们这帮人,上上下下全都得担责任。

  所以,无论如何,太上皇的安全,是不能交给舒良的。

  见众人都看着他,陶瑾也有些犹豫。

  但是,还没等他开口,宣府的提督大臣耿九畴便道。

  “宣府城中官军,皆是边军,身负守城御虏之责,除非紧急状况,否则无旨不可擅自调动,今天舒公公并无过激举动,但是陶总兵却擅自调动官军强闯行宫,此举着实不妥,老夫会如实禀明朝廷。”

  于是,陶瑾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禀告朝廷什么的,他倒是不在意。

  别说他今天所为事出有因,就是没有缘故,他身为总兵官,也有临时调动兵力的权力。

  毕竟,此处是宣府重镇,抵御虏贼的第一线,军情似火,不可能事事都等朝廷决断。

  三千人以下的兵力调动,陶瑾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只需在事后说明情况即可。

  他这一次过来,也就带了一千多人,算不上什么大事。

  耿九畴自然不会不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真正要说的话,在前半句,宣府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