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6章 这还不乱套了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进一步确认了皇家伦序。

  这一点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诸王的册封。

  其实,对于皇家诸子的册封,本该是和太子一并进行的,其用意就是分尊卑,明伦序。

  但是,当初国朝危难,社稷将倾,太子的册封都是匆匆忙忙,自然也就顾不得其他的皇子。

  而如今朝局稳定,社稷安稳,关于皇子的册封,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大明祖制,嫡长为尊。

  这一点,在方方面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就包括皇子的册封。

  和皇女几乎是一出生就可以获得封号不同,皇子因为涉及到封地,所以要慎重的多。

  按照历代的惯例,对于皇子的册封,并不是按照年纪来的,而是按照时间节点来的。

  通常情况下,太子未立,不册诸子。

  说白了,对于皇子的册封,完全要看太子。

  一般来说,每当太子册封,出阁,登基之时,会有三次大规模的册封。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为了彰显太子的尊贵地位,明尊卑伦序,二是考虑到,不同时间,会有新的皇子诞生。

  这次,自然不会例外!

  天子既然同意了皇太子出阁的请求,与之相对的,就要举行大封诸王的仪式。

  若不如此,必会被朝堂上下议论,有更易储位之意。

  所以,刚刚的那道诏书当中,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前头命太子出阁的那一大堆,而是后面的册封诸子。

  这道诏书一下,皇家诸子的位份,便立时明了,相对于之前,虽立太子,但诸皇子依旧没有位份的情况下,诸王册封,无疑是从另一种程度上,再次奠定了太子储君的地位。

  这才是真正的国本既固,彝伦亦明!

  随着群臣山呼万岁的声音落下,赞礼官再喊。

  “皇太子谢中宫!”

  于是,在引导官的指引下,小小的皇太子殿下,恭敬起身,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往东耳房去更衣。

  原本这个时候,仪典便进行的差不多了,当然,这是对皇帝而言,需要主持的部分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的部分,是太子的主场,理论上来说,应当是群臣恭送御驾,皇太子往贺中宫,诸臣在引导官的指引下,往午门外,恭候大赦天下的诏书。

  大家各归其位,各行其事。

  待群臣在午门外听完了诏书,往文华殿去,等候太子朝谢皇太后,中宫皇后及生母皇妃之后,在文华殿中贺皇太子出阁,并进表笺,受皇太子令旨。

  说白了,这一步还是在宣示皇太子储君的地位。

  御文华殿,受文武百官朝贺,再下赏赐,群臣受之,这个过程,其实代表着皇太子有了储君的权力,也代表着群臣认可储君的地位。

  毕竟,只有君上,才有资格受诸臣朝拜。

  事实上,礼制仪典之所以如此复杂,就是因为,它的每一步都暗含着浓厚的政治意味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