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袁大眼要省招牌(求月票)_重生之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霍东峻倒没把自己开间电影公司想得太高大,香港电影公司比路上的狗都多,夸张些讲,路边的狗若是有几块钱,都能开间电影公司出来,和台湾那种开间影视公司要经过政审等等一系列手续比,香港注册公司有个律师帮你拿一万块注册资金的证明就能轻松跑下来。

  这也是香港电影圈够乱的原因之一。

  “你的公司开过哪些戏呀?”王组贤朝霍东峻扭过头问道。

  霍东峻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一部都未开,打算等合适的机会,不用那么急的入场愠钱。”

  这句话倒不是应付身边丽人,而是霍东峻的真实想法,他虽然上一世不了解香港电影,但是这一世混迹电影圈却能看清楚,如果现在这种三分天下的格局,向华生的永胜不可能做大,按照霍东峻的推测,应该会在明后年有一条新院线出来打破这个局面,而永胜应该就是凭借脱离嘉禾的这次机会,做大做强,霍东峻也在等这个机会。

  他现在做的就是结识这个圈子越来越多的人,等到自己的东一某天真正准备开部戏出来,能迅搭建出一个符合他想法的剧组,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张五郎对他讲,自己执导筒永远不要急,霍东峻还在这个圈内穿梭奔走,见识那些导演如何拍电影。

  事实上,霍东峻自己猜测的并没有错太多,越来越多的外资正在对着香港电影流口水,想要入场分食蛋糕,但是因为嘉禾,德宝,新艺城的存zài,外资进场拍片却无法获得黄金档期,无法得到当红明星主演,所以在八八年,终于有人充当了外资和本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的“中间人”,将外资引入香港电影圈,香港电影迎来表面上所谓的“黄金年代”,到那时,哪怕是个小小的摄助,都能一日身兼三四组戏,到那时,只要你这部片的主演栏有当红明星,就有人掏钱投资你这部电影,不过表面的风光后,是德宝,新艺城等大公司的陨落,粗制滥造的小公司越来越多,连嘉禾这种大公司都暂避锋芒,主要转向海外市场,让出香港电影这块肉,留给一堆鬣狗蚕食。

  由于外资中以台湾背景最多,所以后来称呼这段往事时,香港电影人会称之为,八大台佬散财香江。

  当时台湾八大片商来香港投资,哪怕电影还未开拍,剧组都未组建,甚至剧本都不用睇下,只需要制片公司说一句我的电影里有某某主演,是武侠片或者枪战片,台湾佬当即就能先付上百万港币订下这部电影,等电影开拍仲会继续投钱进来。

  最著名案例,王佳卫就是拿着一连串明星的主演栏和金庸授权证明跑去从台湾片商手里骗来过千万的投资,结果拍出一部让台湾佬赔到吐血的《东邪西毒》。

  不过此时霍东峻也只是仗着前一世那一点点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