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_自卑与超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又让他继续升级。我们应该明白,孩子潜力的大小是无法预测出来的。智商只能表明这个孩子有无问题,并帮助他尽快解决。以我之见,只要不是智力特别低下,在测验中只要懂得了做题技巧,结果就会有所改变。我发现,在智力测验类的题中,孩子们总能很轻易地找到其中的规律,增加做题经验,这样他们所测出的智商当然很高。总之,智商的测试和孩子未来的潜力是没有根本联系的,这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生不变的。

  对于测试的结果,是不应该让孩子或其父母得知的。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测试的最终目的,会误认为这一结果极具代表性。教育中的最大问题不是孩子行为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中的限制。如果孩子知道了自己智商测试的结果很低,就会越来越失望,就会以为自己永远不会有大的成就。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增加对自己的兴趣和自信,并消除他心中给自己的束缚。

  其实,成绩单同样应该如此。老师将成绩单交到差生手中时,他们也许会觉得孩子们会以此来激励自己。可是,在那些父母很严厉的家庭中,差生是很惧怕成绩单的,他们拿到成绩单会妄加涂改或者不敢回家,甚至产生极端的想法,比如自杀。所以,老师虽然不能去干涉学生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些是他们必须想到的结果。

  对于那些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长来说,一张很差的成绩单就可能让他们暴跳如雷。如果老师可以宽容一点,也许就是对孩子的最大鼓舞,以后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一个考试成绩常常不尽如人意的孩子,会被人们公认为差生,那么他自己也会失去自信,并且认为自己永远不会优秀。但事实上,即使最差的孩子也有进步的可能,很多卓越的人才并非从始至终学习优秀。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学校中的差生,只要拥有自信,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用成绩单的帮助,孩子们就可以准确地对其他孩子的能力进行测定。他们知道谁的特长是算术,谁的特长是绘画,谁的特长是体育等,并且知道他们的成绩如何。但是,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这种成绩是固定不变的,遇到那些成绩很好的人,我们就觉得自己远比不上他。如果孩子的脑海中一直有这种思想存在,那么他就注定一生不会有所作为。长大成人后,他仍然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极力寻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在学校里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优等生、中等生和劣等生的成绩、名次总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徘徊不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天生遗传的因素所致,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束缚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永不能进步,也永不会后退。我们也会看到这种情况,即原来的差生会在一段时间内突然间跃入优等生的行列。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是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的发展,老师和孩子都不应该拿这句话来作为理由:遗传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

  在线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