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版译者后记 • 三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四个月,而力量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右半身就像死掉了似的。他不能走路,不能写字,不能用右手弹一下琴键。他也不能说话,由于右半身从头到脚瘫痪,嘴唇可怕地歪向一边,只能从嘴里含含糊糊地吐露出几个字……但是,为了活,为了自己这最最不能抑制的欲望——恢复健康的意志就敢去冒死的危险。亨德尔每天在滚烫的温泉里待上九个小时。这使医生们大为惊讶,而他的耐力却随着意志一起增加。一星期后,他已经能重新拖着自己吃力地行走。两星期后,他的右臂开始活动。意志和信心终于取得了巨大胜利。他又一次从死神的圈套中挣脱了出来,重新获得了生命。

  主旋律之四:反思历史。

  拿破仑因在关键时刻重用了谨小慎微、唯命是从的格鲁希而兵败滑铁卢,从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继续存在了将近一千年的东罗马帝国,由于一座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没有重兵把守,而被奥斯曼土耳其人从这里突破而攻占了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一举灭亡,欧洲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1917年3月,列宁获悉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但政权却落到临时政府手里。正当俄国革命面临紧急关头的时刻,列宁把自己的荣辱毁誉置之度外,毅然决然乘坐一节封闭的车厢,取道敌国——德国返回祖国。七个月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以上这些看似关键时刻的偶然因素却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人们不禁要问:历史究竟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决定还是由唯一的“必然性”决定?——这是史学界、哲学界争论了千百年的“形而上”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公允的结果。

  或许人们有时还会问:假如拿破仑当年不重用格鲁希,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又将会如何?假如那座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没有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发现,东罗马帝国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假如列宁当年不乘坐封闭的列车返回俄国,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不是就不会爆发?不言而喻,在已经过去的历史中不可能还会有什么“假如”,但在以后的历史中倒可以根据历史经验防患于未然。这或许是读罢《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后的一种感悟吧。

  笔者不揣浅陋。为茨威格的历史特写概括了这样一些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目的是为了便于欣赏与借鉴。

  诗圣杜甫有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如此,翻译亦如此。本书中的疏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海内外方家和广大读者多多赐教。

  舒昌善

  2008年8月8日时值奥运会开幕

  识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