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八章 徐州之事(十)_三国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整个长江以南,接着再以长江为屏障,最后徐徐图之。

  曹操所在的兖州,乃是四战之地,所以只能随机应变。

  所以本质上,这些战略规划,都是对的,因为这都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当然,最后还是要以成王败寇,来做最后的定论。

  谁成了,谁就会得到歌颂,败的那些人,自然就处于二流了。

  两人相谈甚欢,在大厅里简单吃过饭食后,又继续详谈。

  赵风本就知道鲁肃有大才,经过一番详谈后,赵风对鲁肃的了解,就更加深入了。

  而赵风因为有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对于战略方面的事,那是信手拈来。

  另外,对于人文、商业、农业,也都有独特的见解。

  这些知识,也是让鲁肃佩服不已。

  比如,以拼音教学,来统一汉人的口音,让汉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能拉近各地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别说汉代了,就连后世在普及普通话的年代,各地都是方言四起。

  另外,也可以以此,来对付外族之人,进行文化入侵。

  至于商业方面,对于提高商人地位,大肆通商的观点,鲁肃也非常认同。

  毕竟鲁肃的商业技能是七级,那绝对算是经商高手。

  农业方面,鲁肃不太懂,赵风也同样不太懂。

  但赵风提出了杂交理念。

  其实这个理念,现在就有人在实验,只是没有得出结果,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赵风知道,这是可行的,只要能成功,就能对粮食起到极大的增产作用。

  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虽然杂交理念,在农业方面使用的不多,但对于动物方面,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

  比如骡子!

  这玩意,在目前来说,还是珍惜品种!

  两人不但谈了一下午,在入夜后,依然在秉烛夜谈。

  第二天,午时。

  赵风与鲁肃,又详谈了一上午。

  赵风对鲁肃开口道:“子敬是准备跟我一同离开东城,还是有其他安排?”

  鲁肃沉吟了一下:“东城迟早要面临战乱。”

  “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肃的能力有限,无法保全东城的一方太平,但却可以带走鲁家庄所有的人。”

  “这样至少可以让鲁家庄的人,免受战乱之苦。”

  “所以肃想带走鲁家庄所有人!”

  然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还请主公准许!”

  赵风大笑道:“我当初也一直认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另外,我当初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子敬的想法,我准许了。”

  “不过,想要从东城,迁移几千人前往冀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着话锋一转:“这样吧,我就再待几天,趁这几天,你让所有人,都打点一下。”

  “愿意走的,就跟我们一起走,不愿意走的,强求也没必要,自然就让他们留下来好了。”

  “最多子敬多分一些田地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安稳的过下去。”

  “而从东城这里,转移到东郡郯县一带,也不算太远。”

  “到了那里,有我的大军接应,一路上也能免去不少的麻烦!”

  鲁肃听后,对赵风行了一长揖:“多谢主公成全!”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