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 陈奇瑜还堪一用否?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担心的是山西和山东两省,还未有阻敌之虑!太师、本兵你们可有可靠人选举荐。文弱当年的四正六偶之策现在看来亦有可鉴之地,只不过操之过急,让贼势脱控了。朕反思之后觉得当重启这一方略,不过这次要以扎稳阵脚为优先。”

  皇帝突然提起死了杨嗣昌以及他的四正六偶十面张网的剿匪策略,周延儒和陈新甲两人听了自然吃味。当着现在的人,说死了的人,这不是给人上眼药说他们两个没有定国安民策吗?

  客观来说,四正六偶十面张网的策略是正确,杨嗣昌的这个战略甚至都成功了。张献忠被打的投降了,李自成流窜进山沦落为土匪,其它主要流寇的匪首降的降、进山的进山,所有明面上的反政府力量基本上一扫而空,这还不算成功?剿匪剿到这个程度,都能算全功了。真正的问题是杨嗣昌只治了标,后续的治本之策没有跟上。民乱的核心矛盾没有解决,民乱存在的土壤没有治理。这才导致,朝廷的剿乱大军一撤,局势就又回到了原点,甚至变本加厉更难控制。

  当然了这也和清军的拉扯难逃干系,没有清军的入关,情况可能会好很多,起码能一鼓作气将明面上的这些匪首给斩草除根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由检现在的想法是将杨嗣昌的方略改进之后重新拿出来。把中心地区让出去,在四周扎稳篱笆,然后赶紧编练新军,一支五万左右的精兵,再加上地方武装的配合,剿匪并不难。之所以敢让出中原和湖北,是源于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名为官实为匪的左良玉的执政水平看不上。他们没那个本事搞建设和恢复,中原、湖北又是四战之地,表面上看人口众多,又能产粮,实际上现在是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并不是理想的根据地。

  “陛下、若是想用干吏稳守山西、山东臣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有些不合规制!”沉默了一会的周延儒开口说起了话。既然皇帝把方向都给定下来了,老周也只好就坡下驴,补一补锅。

  “先说说看!”

  “罢官在家的陈玉铉,对剿匪之事熟悉,也有些军才!老臣斗胆,请圣上起复此人为山东巡抚,让其戴罪立功,为国朝剿匪大业出份力!”

  陈玉铉?这人谁啊!朱由检想了半天才从原有的记忆里搜出来了这人的情况。原来周延儒推荐的是陈奇瑜啊,别说这人确实还挺合适的。自己也是马虎大意,居然忘了现在活着的人里边还有这么一号人才。据历史评价来看,这人的才能似乎不比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差多少。周延儒居然能想起他来,这老小子也不是一无是处啊。孙传庭是他举荐起复的、马世英也是他举荐任庐、凤总督的,他还是很识人善用啊!自己是不是对周延儒这人的人品和才干有些误会了?

  “陈玉铉,现下高龄?还堪一用否?”虽然这人似乎很合适,但朱由检想不起他的年龄了。感觉他是自己执政前期的人物,很可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了。要是这个年龄,让他出来做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肯定是不合适。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