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6章 以农为本,还是吃农为本?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农具。各地官府要将朝廷的政策告知给每个农户,农户、官府、供销社三方监督确保贴送的农具能真正流到百姓手中。至于收粮补贴农具的哪部分,由供销社自己来做就行!”

  “农税的二成补贴成农具?这岂不是变相的减少了国税收入?”

  “正是在变相的降低农税!国朝的农民太苦了,现在国朝的其它收入上来了,自然要适度照顾农民。以目前治下的税收情况来看,少收二成农税、整体财政收入的影响连一成都不到,这点损失难道都承受不住?再说、财收每年都在增长,实际来说很可能都不受影响,给农户让点利怎么了?大家经常说农为国本,实际让利给农的时候却又推三阻四,这是以农为本吗?朕怎么觉得是吃农为本!”

  周延儒的顾虑是有些道理的,但朱由检听着就是一肚子火。变相降点农税都这么不情愿,若是像后世主流国家那样不征农税,还要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官员们心里怕是更接受不了。将以农为本挂在嘴上,然而历朝历代却没一个朝廷和君王主动降过税。从汉到明、正税的标准就没变过,好点的朝代也就是杂税少点而已,在对待自家百姓上,就从来没有推出过正真的好政策。

  原本朱由检的打算是逐步降低农税,仔细琢磨后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除非直接取消了农税才有可能有效果,降十几二十个点的农税,分摊到贫民手中其实没多少实惠。还不如将这些钱换成能改变生产效率的东西来的实在,生产效率上来了,百姓受益会更大。

  “说说启动大型水利建设工程的事吧,朕准备在密云建一个大型水坝,然后用高架渠道将水引到京城来。这个工程最好是能用五年时间完成。引到京城的高架渠道一方面能解决沿途农田灌溉的问题,另外还能满足城中百姓日常用水的需求,是一个一举数得的手段。当然、这个工程一定要设计好,同时也要把握好施工进度,要让其成为正儿八经的惠民工程,既不能疲民,也不能让建设周期太过漫长。”

  在没有大扬程抽水工具的时代,只能用笨办法来提高灌溉效率了。建水坝提高水位,然后建高架渠道将高水位的水引过来,虽然成本有些大,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水渠高度提升三四米,在华北平原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方式,朱由检在后世就见到过,所以他才能想到。

  不过启动这么大的工城,他心里其实是有顾虑的。后世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由于大干快上,不少水利工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给老百姓造成了大的伤害。因此在施工规划和进度上,一定要尽可能的谨慎,避免急于求成的蛮干,一定要以财政收入、技术水平为衡量标准!

  作为穿越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国力和生产力实际出发,启动太过宏大的工程。可不启动宏大工程,发展速度又会过慢,如何平衡这个矛盾?是相当考验水平的。现在的朱由检,似乎是有点理解后世某位伟人当时的心态了。当下的自己可能比那时候的他更容易忍受不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想着尽可能快的改变现状。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