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5章 大明朝廷的信用和口碑重新回到了天下百姓的心中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事。早一半年就早一半年,影响不大。」…

  康家新种的林地还没有出产,但手头已经比以前活泛多了,不像以前那样一年到头手上见不着几个人现钱。有了杜仲胶这个优势产业的带动,商人们也爱往山里来,其它的山货就能捎带手的出一部分。像康家一年靠着卖山货收入就能有五六两银元,算上卖胶的收入,见到眼里的现钱能上十两。

  这样的收入,对山里的平常人家来说,除了能满足日常消费外,还能有点结余。正因如此,康应元才不为兄弟娶亲的事稍微提前一点犯愁。再说这几年由于山里能产胶,说亲的磕绊也少了很多。康家说老二媳妇的时候,费的力程就不多。

  简单聊了几句后,一家老小背着干粮出了门,去地里干活。说起来山林地到底要比川地费力气,上高爬屲的,干活的效率总要比川地慢。就五六十棵树的胶,康佳弟兄两人收了半天,才将其收完。杜仲树的产胶量有限,一棵成年树一次收胶,连一斤都收不上。忙乎了半天,兄弟俩的收成凑不够一整桶。

  饶是如此,提着大半桶胶回家的兄弟俩

  还是高兴不已。这多半桶胶,最起码能卖二三百文银元。最要紧的是,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收胶的人上门来换成钱。也就是说,收的胶就和现钱没啥区别,在山里,提着原胶随随便便就能换上想要的东西,完全可以当现金来流通。这就是产业链成熟的好处,要是卖胶不方便,胶业也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到了家里,两个媳妇赶紧过来接过桶,带到专门熬胶的灶台,将收来的胶简单的熬制一下,变成胶块。剩下的事,就是坐等隔几天便到山中收胶的商人上门收货换钱。一块块码放整齐的胶块,是康家一家老小幸福生活的指望。

  端着老娘做好的饭,康家老小坐在放胶的房子门槛边上。一边看着堆积的胶块一边美美的吃着饭。黄橙橙的胶块就是最好的下饭菜。

  「老大,我在地里除草的时候,遇到了刘旺家的人,他们说,袁家山那边的地全被官府给占了,要全部种成胶树。听这架势,官府这一次占的山可不少,专门要种胶。你说、再过四五年,咱这一片种的胶那么多,到时候咱们的胶还能有这么好的行情吗?贩子们会不会只收官府的胶,不将咱平头百姓的胶当回事?」康应平除草的时候,偷懒不干活,跑到旁边的地里听了一嘴的闲话,到了家里赶紧白话起来。

  「将你的活干!官府做事都是有章法的,怎么可能会干影响咱们老百姓收成的事?你以为现在的世道和前几年一样啊?朝里的圣人前些面被贪官们害的不轻,现在派朝军新复了天下,你没看以前的哪些脏官恶吏一个个都被换了?别的不说,现今的官府,绝没有坑百姓的想法,只会让咱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短短几年时间,老百姓对官府和大明朝廷的风评已然大为改观,现在的百姓,对官府有了信赖感。大明朝廷的信用和口碑重新回到了天下百姓的心中。

  。

  小波不停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