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83章 979【金陵画派】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处是北城墙外靠东边,也就是晋王吃坏肚子的地方。那里的大排档热闹非凡,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都在吃饭。还有人排队等候,一边等一边回头说笑。还有食客在拍肚子,伸出五指跟同伴说话,似乎在炫耀自己吃了五碗饭。还有人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拿着半截破报纸,身体朝旁边靠去,似在请教自己不认识的字。

  一处是有大船抵京,行至江心,即将靠岸。甲板上站着一群赶考士子,他们有的昂首挺胸、高谈阔论,有的指向码头兴奋呼喊,有的手里还拿着书卷似在吟诗。

  一处是定淮门前,数十个番邦使者,望着高耸入云的城楼发愣。有几个外国人,当场跪下朝拜,旁边的国人则对他们一脸鄙视。

  两副画作,除了手法不同,作画材料也不同。

  朱耷用绢本作画,沉稳,朴实,厚重,色彩偏暗。

  汤符用纸本作画,优雅,贵气,明快,色彩艳丽。

  赵匡楫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也分不出孰优孰劣,只能说各有千秋。这两幅画,既不属于中国传统画法,也跟欧洲绘画有巨大差异,算是中西结合的两种成熟又迥异的不同流派。

  书画馆的艺术家们,此刻全都到现场,隔壁其他馆的学者也闻风而来。小院挤得满满当当,嘤嘤嗡嗡评论着,有说朱耷画得更好,有说汤符画技更佳。

  即便是对西洋画技看不惯的书画家,也都被这两幅画给震撼到。

  赵匡楫早就学过书画,普普通通,刚刚入门。此刻他朝着两位画家作揖,也不管别人是否同意,直接就执弟子礼:“在下钦慕两位先生高深技艺,请不吝赐教。”

  朱耷哭笑不得,他以前教过五皇子两个月,教着教着就找不见人了。此刻只得拱手回礼,不敢拒绝,但心无波动。

  汤符则有些兴奋,回礼道:“不敢当殿下之师,互相切磋,互相切磋。”

  赵匡楫乐呵呵笑起来,也不跟两位老师说话了,继续去欣赏两副画作。先是用放大镜看个仔细,接着又退后看整体效果,不论远近都找不到任何瑕疵。这更坚定了他的学画之心,只不过能否坚持三个月,连赵匡楫自己都不敢保证。

  翰林院热闹了整整一天,翌日两将两副画作送进皇宫。

  赵瀚看了非常高兴,把朱耷和汤符升为博士,又赐了一些金银。然后,让翰林院书画馆把画拿回去,想临摹的尽管去临摹,一年之后再送进宫里悬挂。

  消息传得很快,大量读书人,跑来翰林院请求欣赏。

  已经确定今年退休的钱谦益,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决定每月初一、十五,将这两幅画拿来展出,但必须名气极大的文人,才有资格获准入内,而且只能集体远观,想靠近了看得一个一个来。

  少数有幸欣赏到画作的民间文人,离开翰林院之后,都把两幅画吹到天上,说吴道子复生也就能画成这样。

  文人吹捧,自然传播迅速,仅仅过了半年,广东和北京甚至都有相关消息。

  这两种中西结合的新式画风,一下子站稳脚跟,学习者是越来越多,他们被统称为“金陵画派”。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