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_大明小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毕竟湛若水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大师”,学术威望很高,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转正丝毫不奇怪。

  而且从嘉靖十年到现在,湛若水一直在京师,别人相对更熟点。而严嵩则相反,为升级去了南京好几年。

  这个情况完全在王廷相的预料之中,没有丝毫担心。

  今天第一轮廷推,将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缩小到严嵩和湛若水两人就足够了!然后夏言会安排下一步,让严嵩脱颖而出。

  别人也显然懂这个规矩,第一轮廷推选出两个最热门人选,散了后再各自运作。

  等到下一轮廷推,再选出最终人选,这个套路大家都知道。

  所以对礼部尚书人选的议论,今天到此应该就暂停了,下面该接着说说重头戏吏部尚书的人选。

  正当这时,角落里忽然有人举了举手,“我还有一个提名,与诸君共议。”

  众人转头看去,这不是最近任满回京的王以旂又是谁?这王以旂是正三品,当然也有资格站在此地发言。

  大明有三十来个督抚,都算是朝廷外派官员,不是地方官。但并非每个督抚回京时,都能凑巧碰上廷推的。

  王以旂想起了秦师侄的嘱咐,咬咬牙说:“我推举左都御史霍韬为礼部尚书!”

  雾草啊!东朝房里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提名确实出人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众人这时才发现,意识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盲点!

  大家推举礼部尚书时,都忽略了左都御史霍韬!

  霍韬是正德九年的会元,早年间也是有词臣出身的,虽然时间很短暂!

  但有出身就是有出身,同样具备礼部尚书资格!

  而且从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不算贬官,程序上完全可行!

  所以综合分析起来,具有礼部尚书候选资格的人里,被忽略的霍韬居然是最大的那一位!

  大家只想着霍韬会去争吏部尚书,却忘了他也有礼部尚书的候选资格!

  但此时此刻,被提名的当事人霍韬脸都黑了。

  你们真是够了!这是要瞎搞个几把啊!老子的目标吏部尚书!你把老子往礼部尚书这里扯什么啊!

  左都御史与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当然左都御史实权更重。

  但礼部尚书的优势和词臣差不多,就是与皇帝距离更近,有利于拉关系,等到机会后可以一步入阁。

  可是对大礼议功臣、嘉靖皇帝的老战友霍韬来说,他不需要通过当礼部尚书来拉近与皇帝的关系!

  对霍韬来说,只有吏部尚书才是值得他争取的!

  “扑哧!”户部尚书许赞身为另一个吏部尚书的有力竞争者,忍不住笑场了。

  他在官场混迹了四十年,无论遇到多诡异的情况,也不会失态的,除非实在忍不住。

  人人知道,这次其实就是霍总宪与他许尚书两个人争夺吏部天官位置。

  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神奇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