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8章 传言不可尽信_大明小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看是不是同乡或者同省,或者能不能攀上地域交情。

  南直隶乡试同考官,大多是从周边山东、河南、湖广这三个省份请来的。

  其中有个考官叫唐尚忠,是山东聊城县的县学教谕。

  关键是,此人恰好与前知县曾铣“共事”过,这不就与尊贵的主考官大人叙出交情了吗?

  读书人之间说完地域,就该聊聊彼此的功名了。主要是年科问题,区分一下前后高低。

  但是,这里坐着位状元,其他人都是举人、监生,还怎么好意思开口聊功名。

  秦德威打个哈哈,很善解人意的说:“看诸位岁数,都是本官的文坛前辈,不必议论虚名了!”

  于是众考官直接省略了“功名论交”的环节,进入了彼此询问“治何经典”的环节。

  说实在的,能被选中当考官的底层教官,或许功名运道不好,但学问水平肯定都是不差的。

  主座上的秦德威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别人谈经论典,基本不插嘴。

  先前那位聊城县教谕唐尚忠忽而灵机一动,讨好着对秦德威说:

  “听说经常有主考官会写几篇范文,陈示给诸房考官,以为阅卷之参考。

  如今秦学士以状元之尊取士于南畿,何不撰写几篇范文示下,也好让吾辈衡文时有所依据?”

  卧槽!秦德威十分警惕的看向唐尚忠。

  此人竟然想让自己现写八股文,莫非表面忠厚心怀诡诈,对自己有不测之意?

  但旁边有两人却也出声赞同道,“唐兄所言有理,我等拭目以待秦学士的锦绣文章!”

  秦德威和蔼的摆了摆手说:“文章哪有尺长寸短的一定之规?只按照范文来衡量好坏,岂不是削足适履之举?

  况且诸位都是饱学宿儒,本官毕竟年轻,不敢妄为文章表率也!”

  秦德威这几句话,说得众人十分惊奇。别人这样说或许不奇怪,但这位可是传说中的秦状元啊!

  在传闻里,秦状元这个人吧,不说是骄横跋扈,也称得上是目无余子了。

  上到公侯宰辅,下到才子名士,几乎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但就这么一个人,在他们这些功名扑街子、儒学小教官面前却如此谦虚,如此的礼让,完全没有丝毫倨傲。

  九个同考官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想道,果然传言不可尽信,正所谓众口铄金啊。

  秦德威感觉有点冷场,咳嗽了一声,又重新开口说:“但是,本官对于本次考试,也是有一点思考的。

  近些年来,应试文章有点过于拘泥于条文,看起来僵化生硬,需要有一些不同的元素增加活力。”

  众人暗暗揣测,秦状元莫非也是心学信徒?近些年最时髦的就是心学了。

  秦德威没让大家继续猜,“其实本官比较喜好气学,想着多看到一点气学学问的阐述。”

  气学可就有点小众了啊,但有个别聪明人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

  道理很简单,越小众,越特色,越容易被发现。

  还是唐尚忠很不见外的疑问道:“按高皇帝训诫,应试经义文章必须以程朱理学为圭臬。”

  秦德威心里就开始琢磨,这唐尚忠是真傻还是假傻

  口中继续答道:“关于理学和气学,本源都出自儒学。

  写应试经义文章时,在理学本质下,稍稍融会一点气学,也不算坏规矩。”

  有其他同考官叫道:“我等晓得了,按秦学士所说的就是!”

  这都不用考虑,主考官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再说秦德威对大家态度这么好,他们也不能真不懂事,该卖面子就卖了。

  其实会试乡试都还有副主考,但为了写故事省事,我一直省略了。另外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