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一十五章:我需要的‘儒’学_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等有些不明白,还请五洲先生言明。”

  “这么说吧,要扩大在朝堂之上的力量,一来防止江南人拖后腿,起码一点,一旦小琉球开发出来,那边盛产的粮食也是要卖的,若是大规模运送到北方,肯定会冲低粮价,到时候,江南这些粮食商人可不会干看着不管的!”

  “二来,有我们的人,我们的学说支援,能更大规模地调动福建和整个大明的力量,我说的各位明白了吗?”

  说道利益上的事情,这些家伙便一点就通了,若是真开发出上千万亩良田,特别像王轩说的一年能三熟,那对粮食价格必然产生冲击,到时候利益纠缠之下,不闹起来就怪了。

  而事实上,哪里是上千万亩,若是计划顺利,单单是安南就可以开发耕地便达到一亿四千万亩啊,而且都是一年三熟的土地。

  这可是全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国,若是安南被开发出来,就能让大明人口轻鬆再次翻倍。

  “五洲先生说吧,我等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让族内的读书种子改变思想!”

  “这如何改变?”一群人直接懵逼,儒学就是玩意啊!

  看一群人的样子,王轩只能说的更细緻一点,“这儒学可不单单是现在这种解释,何为儒?咱们就说说儒学的来历。”

  ‘亻需’为儒,意思便是人们需要的就是‘儒’,孔圣人那时候走遍六国却没能推广开儒学,为什么?便是儒学并不能让当时战国时期的六国强大,所以推广不开。

  到了汉朝的时候,经过前期的修养生息,汉朝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想灭与匈奴开战,可但是的社会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所以,武帝下诏徵求治国方略。

  董仲舒在着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讚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

  至此,使儒学成为华夏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这才是儒学真正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其原因便是,符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也就是‘亻需’,而那时候的儒学,可没有善待外族,这不争,那不抢的规矩。

  这些规矩还是从宋朝开始,便是因为当时‘大宋得国不正’而引起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之下,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举措,宁可赔钱给辽国也不愿意打仗。

  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开拓海外土地,这才有利可图,不然单单憋在我大明範围之地,靠这九分山水一分田,福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而江南人不同,若是大明保持现在这种状态,那么,未来几百年都会是江南人说的算,因为湖广熟天下足,因为赋税七成出自江南,因为即便是皇帝,也不敢那江南怎么样,江南乱责天下乱。

  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拓海外,然则,我们需要人才,需要哪种上马为将下马为相的人。

  也同样需要这种学说支援我们的行动!

  这么一说,大家便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而要说对读书人的影响力,这些大家族确实最大的,说白了,大部分读书人都出自这些家族,即便是那些差一些的家族,也要受到这些顶层家族的影响。

  就算是真的贫民出身,真有才学的也会收到各个家族的支援,既然是利益相关,那黑的白的还不是任大家分说。

  读书人这张嘴,怎么说都特么有道理,开疆拓土是他,好大喜功是他,无非还是看利益罢了。11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