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7章 扩军!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六百五十万斤!”

  “八万七千三百多石!”

  “平均亩产在一石七以上!”

  王铭宇特别强调这三个数字。

  “多了,还是少了?”

  张准缓缓的问道。

  “当然是多了!以前,浮山所的粮食产量,最高的时候才不足四万石!今年的收成,足足是它的两倍!以前平均亩产最高不到一石三!我们足足提高了四斗!”

  王铭宇兴奋的回答。

  “不错!”

  “要再接再厉,将播种面积和亩产量都提上去!”

  “明年的种植面积,希望增加到二十万亩左右。”

  “明年的平均亩产量,要争取突破两石。”

  张准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又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这些田地,都是佃户耕种的,大部分的收获,都要交给各级军官,自己提留的甚至不能保证温饱,大家的积极姓当然不会高。再说,以前又没有这么多的水列设施,根本无法保证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源。水稻没有水,产量能上得去才怪。在自己投下去了大量的资金以后,有这样的成绩,并不奇怪。

  在这些数据里面,最关键的,乃是亩产量的提升。田地的开垦,相对轻易。亩产量的提升,就要涉及到种子、肥料、耕种技术等一系列的问题,相对而言,难度就要大一些。但是,正是因为难度大,才要集中力量,突破难关,争取进步。

  平均亩产量一石七,才三百多斤,张准当然不是很满意。后世的水稻,动辄就是亩产上千斤的,有的地方,甚至接近两千斤。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即使扣除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因素不说,将平均的亩产量,提升到五百斤左右,还是可行的。每亩地提升一百五十斤,几十万亩,几百万亩,甚至是几千万亩的田地,计算到一起,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致力提升亩产量,对他们也有极大的好处。毕竟,纳粮的额度是固定的,每亩地四十斤干稻谷。按照亩产量三百三十斤计算,扣掉缴税的四十斤,还有二百九十斤左右。五亩地就是一千四百五十斤。足够三个人一年的粮食了。但是,如果亩产量继续提高的话,甚至可能够四个人的口粮。亩产量越高,可以用来卖钱的粮食就越多,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至于张准这里,收入也不错。每亩地收取四十斤的赋税,五万亩地,总共是两百万斤。现在需要消耗公粮的人不多,主要是虎贲军的将士。大约两千人左右。平均下来,每人有一千多斤。事实上,每个人只要七百斤就足够了。剩余的相当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

  相对于农户手中的大量存粮,张准收取的赋税,的确不多,不过,王铭宇、刘航等人心里已经很高兴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如果说京城的朝廷是大朝廷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