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章 虎贲铳的威力!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姓。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很快,第一支虎贲铳需要的所有部件,都全部具备了。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燧石也已经准备妥当。至此,发射工作全部完成。

  “开始吧!”

  张准沉声说道。

  周石文等人就用绳索,将虎贲铳固定好,用绳子绑在扳机上。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炸膛。毕竟,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