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一八章 事物的两面性(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1:1:2之例,分为三份。

  一地种棉、二地种饲草、三地种盐蒿。

  以盐蒿覆地,可免反盐;以蒿草肥田,可改善土质;以饲草养牛羊,可得粪肥。

  如此,方不至于垦三年而地力尽,破产逃荒。

  其利二:

  小农垦荒,既无力兴修水利,又无力修筑海堤,更无力改良土壤。

  资本则不然。

  资本圈地之后,为得地利,便要修水利以灌田、去盐;修海堤,以护田、保壤。

  小农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其利三:

  小农垦荒,种植粮食,先饱肚腹。然而粮价日低,南洋米鲸海麦涌入,沿海各地米价日低,亦不缺米。

  资本垦荒,则可依市场所需,种植其余作物。

  如今海贸发展,松江棉布畅销,正缺棉花。

  然而棉花价格不定,时高时低,非小农所能承受也。且不论种棉、保壤、摘棉,皆非小农力所能及之事。

  资本则不然。

  资本雄厚,则无惧破产之忧,今年种棉赔了,明年赚了,平均算下来,终究还是赚的。

  承受得起。

  而小农若是今年赔了,明年就算赚了,他也只能卖地求活,怎么可能等到明年呢?

  资本雄厚,就可以计算平均年收益。

  而小农资本不足,是没有资格计算平均年收益的。

  哪怕小农清楚简单的道理,一物若贱了,大家种的就少了,只要自己坚持种,肯定有值钱的那一天,到时候之前赔的就全赚回来了。

  问题是,本朝小农,就算懂这个道理,却也没有能力参与其中。

  他们考虑的,只能是今年会不会饿肚子。甚至今年棉花便宜,他们都没有资格考虑,今年便宜明年岂不是贵?他们只能考虑,今年种棉花赔了,欠了一屁股债,赶紧卖地还钱或者借高利贷吧。

  其利四:

  陛下若定废盐兴垦之意,则两淮盐商之资本,再无入场盐业可能。

  资本多无无盐业可投,这些资本必要寻找出路。

  或放高利贷、或买地、或典当,如此兼并必重。

  若由资本兴垦,则两淮盐商之资本,亦可入场。入场兴垦,则投入买地的则少、兼并便轻。

  看似兴资本,实则保小农。

  待两淮兴垦成功,垦荒资本所得之利,亦可投资于纺织、棉布、羊绒等。

  工商兴盛,则失地百姓有业可存,不为流民,此即保社稷长久。

  ……以上盐之弊、垦之利,臣已备述。

  若陛下定废盐兴垦之策,当行五年之计。

  惟新元年,五月:改革盐政,废引兴票。

  惟新元年,六月:授予垦荒权,丈量圈地,先不动盐场。吸引资本,承办淮北晒盐总公司。

  惟新元年,十月:吸纳资本,修徐州之海州交通,通水陆之途,为运煤做准备。

  惟新二年:改湘楚盐区,归川盐、夔州盐、淮北盐所有。修淮河二期工程。淮北盐场兴晒盐法,上蒸汽机提卤等,修海州港。

  惟新三年:兴川南井盐、完三峡水道。修新海堤。

  惟新四年:收湘楚盐区,归川盐所有。淮北盐入淮南,淮南弃盐兴垦。

  惟新五年:丈量淮南荒田,颁布特许圈地证,兴办垦殖公司,垦荒淮南,放开草场林场。

  如此,五年后,两淮之弊,尽可解也。新增赋税,不下百万。所纳流民,不下三十万。

  臣期五年,为陛下复两淮之盛。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