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五章 大获成功(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明显且故意的谬误,但这个故意的谬误是非常有效的。

  大量的士大夫,主动划清和和那些人界限,主动做了切割。

  即:如果是我们,我们宁死也不会那么做的。只是你们大顺打赢了,没给我们展示我们风骨的机会。你不能这么侮辱我们这个群体,要批判具体的人,具体的想法,不能批判我们这个群体啊。

  那么,批判具体的人、批判具体的想法,会往哪个方向批判?

  这些急于做切割的士大夫,主动就往大义、小义的方向上去批判。

  由此,大顺自然“被动”地拿起了大义——你们批判的好啊,他们没有大义,所以我们做的是符合大义的,对吧?

  大顺没有去花全部的时间,去论证自己有大义。

  而是花大半的精力,去羞辱画了个圈圈在一起的士大夫群体,羞辱了几年,被动获得了大义。

  其实这也是大顺摸准了士大夫的性子:大顺对他们的羞辱,潜台词是我大顺得天下和你们这群虫豸不一样。

  而士大夫则需要赶紧论证,不,你大顺能得天下恰恰是因为你们践行了我们的大义,还是我们在指导你们,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为什么说大顺能建国、能成功?不是你们反对我们的思想,恰恰因为你们才是真正的践行我们儒家思想的人,所以你们才成功了,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你们不知道,我告诉你们。

  之前有人扭曲了儒家,他们是假儒。

  由此,也就引申出了新的“得国之正”的概念。

  然后,怀念前朝的儒生,会自发主动地去幻想和假设。假如前朝怎么怎么样、假如前朝这般那般做、假如前朝如此那样搞,那么就没有这么多事了。

  这种幻想和假设的结果,就是“要是当初多用点霸道,虽然不是正统王道,可那也比亡国亡天下要强”的方向上。

  在引申出了大顺“得国之正”的概念,并且重新定义了得国之正的论述后,大顺以大顺得国之正的意识形态去定义了大明得国之正。

  李来亨去拜祭了明太祖陵寝,并且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研讨会,研讨的目的不是去论证大顺代明是合法的,而是去让这些士大夫畅所欲言谈谈强盛的大明为什么后期变成那个鸟样了。

  这就是一场著名的“修补”大会。因为“保天下”的前提,是基本承认前朝的土地契约,最多只能永佃减租而不会去均田了。

  那么,大明后期败亡是因为啥?士大夫来讨论,自然不会触及到根本的土地兼并问题。

  不能动骨,便只能动皮。

  谷/span动皮嘛,修修补补。

  那就有意思了。

  言官?太监?江左妄人?宋明理学?空谈心性?吏治崩坏?军制?不集权?收不上税?清流?道德败坏?藩王?抗税?

  不谈本质,只谈皮毛,自然是看什么都觉得有可能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