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三九章 新危机(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台手段打了一场宗教自卫战,为以后走出去做准备。

  这个不是嘴一张就能定性的,而在于大顺在禁教的几乎同时,派出了庞大的访欧使节团。

  并且下南洋是非常主观、且主动地利用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且在战后参与和会。

  虽然基本上算是去打了个酱油,“诸侯会盟”连个执牛耳的地位都没捞着,但齐国公日后确实可以说:当初亚琛合约签订的时候,我就坐在那。

  因为有油画。

  这种类似的区别,引申到大顺改元,并且内帑海贸财政收入能够和盐税、甚至一部分亩税抗衡的,且开始主动参与世界贸易的时候,摆在现在大顺的顶尖儒学大师面前的问题,就非常严峻了。

  儒学,是万世的、普遍的、世界适用的?

  儒学,是地方性的、中华文化圈适用的、和别的学问平起平坐的?

  儒学,是仅适用于特殊地域、特殊社会的知识?

  儒学,是世界性的、普遍适用的、无需考虑地域社会特殊性的知识?

  想清楚了这对儒学意味着什么,也就明白什么叫“盛世下的绝望”了。当然也就明白刘钰为什么压根不绝望了。

  也就明白为什么大顺改元惟新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两淮盐改、苏北垦荒这些事,只能作为每日的日常扯淡,却不是儒学真正的大危机了。

  科举出身的真正儒学大手子,要是连这个危机都看不出来,只怕也根本不可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虽然好像听起来,感觉又成了空谈、扯淡了。

  实则对儒学来说,真的不是。

  相反,于此时,对儒学来说,这是个非常大、非常大、大到天的事。

  因为现在大顺正值“盛世”,既不是明末那种即将亡天下的危险,也没有原本历史上被外人楞砸开大门的救亡急迫。

  盛世之下的绝望、危机感,是一种奢侈而强大衍生出的意识形态危机。

  也是一种盛世之下,很强、但又没那么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对立的无奈。

  伴随着西洋国家地理介绍的文章在大顺传播,渐渐让这些专门搞上层建筑的儒学大师发现,现在仿若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候,儒学式微。大一统之后,才逐渐发力。这种大争之世本身就是一个危机。

  大顺只要不关门,而是继续要走争霸路线,搞激烈对抗,那么就越发给那些富国强兵派机会。而春秋战国时候的富国强兵派,和儒家的关系……一般都不咋好。

  再一个危机,就是儒学本身的圣学地位。天下越小、越封闭,这个圣学地位越高;越开放,越交流,圣学地位的危机就越大。

  尤其是伴随耶教的传教士封禁事件,既然耶教认为自己的这一套是普遍适用的、他们认为的天下是整个地球;那么儒学想要对抗,必须也要自己先相信,自己的这一套东西是普遍适用的、天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