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六零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荡,自己垦荒。

  刘钰不出政策解释,但也没出政策说草荡一定不给盐户。

  这就给了垦荒公司钻空子的机会。

  他们派人去告诉这些已经谈妥的盐户:契和完课票,还给你们;答应给你的补偿款,也作废了;这地,我们不圈了,你们继续煮盐吧。

  因为有人不准我们垦荒。

  这里面,巧妙地将圈地和垦荒绑定,仿佛只有圈地才能垦荒。这种绑定的叙事,非常有效。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永堕黑暗。

  而是给人以希望,然后再让希望破灭。

  这就像是一个盲人,有人拿来了药治好了盲人的眼睛,盲人才看了片刻的光明、看到了七彩的世界,送药的那人却说:有人说,你们应该一直瞎下去。对不起了。

  然后送药的再把那人的眼睛刺瞎。

  从头至尾,垦荒公司的决策层,职业经理人,就很清楚他们的策略。

  也很清楚,他们的目的就是将来让这些转为小农的盐户破产,收走他们的土地。

  因为这不是清末,投资者和主持者不存在“实业救国、发展农商、开展教育”的那点科举状元的传统情怀。

  这是大顺中期,如日中天、烈火烹油的时候,投资者只存在“利润”这个情怀

  但这些盐户并不知道这里面的陷阱,只知道他们要摆脱煮盐的命运了。

  盐户并不怕辛苦,只是辛苦并不能带来钱财,劳动也根本无法致富,真的是穷的叮叮当当。

  理论上,他们也可以去割“无主”地的草荡芦苇,熬煮私盐,改善生活。

  但基层基本崩溃、皇权不下县的状态下,有“无主”的土地吗?

  法律上的无主,不代表现实里无主。

  穷人去山上砍柴、割草,被人打一顿说那山是他家的,后世很难理解,觉得好像是假的。

  因为后世真的能落实山是国家的、集体的,不是个人的。

  一个后世普及了几十年的新三观,山区百姓仍旧不能理解为什么随意开荒、上山砍树不对?

  而这背后,就是之前千余年隐藏的民间产权的潜规则意识——没有公田、没有公共山林、没有集团产权或者国有产权,只有我的和别人的。

  这种旧时代,只看法律去反推底层生活的逻辑,是扯淡的。

  法律说,不交草荡折色的、且没有官府盖章的草荡,是不可以动的。

  但结果就是淮南私盐泛滥,淮南既没有煤矿、也不是晒盐法,那这些盐是怎么加热结晶的?

  这些单独的小盐户,敢去“无主”的地割草,能被人打个半死。

  即便自己煮了私盐,还有盐霸欺压。

  即便这里的盐霸都是好人不欺负本地人,都是侠义心肠,还有灾荒之后的借债度日。

  朝廷,甚至皇帝的内帑,都借出去过支持盐业。

  但是,一定会选择借给商人。

  因为,商人能还钱。而借给小盐户、小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