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零四章 上国心态(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

  比如是否可以复行宗法制,嫡子传承父母的土地,而次子等出海去南洋等地开拓,开拓的钱,由继承了父母授田的嫡子出?

  再比如收税到底是直接问每个人收税,还是复井田制,空出来一块专门的公地,由私田农夫耕作后作为赋税?

  这些东西,都是学派这些年对土地政策的“设想”。

  反正刘钰嘲讽了他们之后,程廷祚对孟松麓说,兴国公嘲讽的虽有道理,但实则不然。

  他用了大顺九宫山之前“均田”的口号举例,说就算当初太祖皇帝均田了,那么怎么均?

  均了之后,又怎么保证日后不会重复过去的兼并?

  具体到乡村的政策、赋税的政策、授田的政策,哪些是空想、哪些是可行的?

  是以,我们的尝试还是有意义的。

  我们先不考虑怎么让地主退田给佃户、或者是赎买、加税、官田减税私田加税、亦或者强制征收等等问题。

  我们应该先尝试土地制度怎么杜绝之前的顽疾。

  等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之后,再去考虑怎么解决把地主之田退给佃户的问题。

  简言之,现存的颜李学派认为,天下确实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但我们应该先找到公平、合理的方向,模式、制度,然后再解决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

  如果说,这24万亩土地上,都不能保证我们设想的土地制度可以维系,那么也就不用去想天下均之这个问题了。

  而且,他们也认为,确实,经过改革之后,江苏的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这种制度,是否有江苏特殊性的缘故?是否可以推行于全国?不管是运输、交通、海运、气候等等,刘钰在江苏省搞得改革,是可以天下通用的?还是仅限于一省之地的?

  最简单来说,大量的盐商资本,五省盐之利,这些东西,别的省是否有?

  百十万人的大迁徙,居然没有造成大规模流民起义,别的省是否也可以?

  佃户退佃逃亡城市、逃亡海外,换个别的地方,是否容得下?

  在被刘钰嘲讽之后,程廷祚和孟松麓说的一些话,其潜台词是“王朝没有永恒,如果兴国公的改革不能挽救天下,那么将来再有推翻桀纣之辈揭竿而起的时候,当他们喊出均田口号的时候,我们的尝试可以让他们不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天下通用而非一省一州可用的制度。”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程廷祚认为,自己的尝试,就是可以立言千古的。

  非一时成败可以评价的。

  至于复古,对他们学派来说,只是幌子。

  井者,均之托古也。

  是以,固然因为有泰州学派的残余势力加入,但在一些方向上,看似走的是何心隐聚合堂的路子,但一些内核并不是。

  甚至伴随海外的扩展,当初孟松麓和孟铁柱争辩时候被嘲讽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