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四二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所以星湖学派的改革侧重点,在于复古、土改。

  而利用厚生派,发起者作为贡使去过中国,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政治上虽不算太得意,但终究实在经济最发达的首都圈城市生活,所以他们学派的改革侧重点,是工商业。

  但现在,情况反了过来。

  星湖学派的人,一群光脚的,悄悄往松苏地区跑看看世界繁华;利用厚生派的人,是穿鞋的,在官场上还算可以,故而只能走正规路线去京城。

  而大顺京城和松苏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并不比原本历史上蹲在京畿农村的星湖派,与在汉城工商业发达区的利用厚生派的差距小。

  毕竟,北方是大顺的统治基石核心,也是当年乱世影响最大、大顺妥协度最小的地方,那里有非常庞大而稳固的小农经济。

  华北,现在当然不是松苏资本的经济体系范围之内。

  想要讲通这个道理,刘钰还是采取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办法。

  …………

  几日后,一脸憔悴的权哲身正在为孟松麓送别,也可以说是孟松麓在为权哲身送别。

  孟松麓端起酒杯,祝道:“此番,鹿庵兄要去南洋游历,我自去极东大洋的檀香山。日后不知能否再见。你我相识不久,但亦算投缘,请饮此杯。”

  这杯送别酒,孟松麓喝的壮怀激烈,权哲身喝的五味杂陈。

  当下酒杯,权哲身道:“昔日,绵庄先生说,吾国之途,在松苏。而如今,兴国公又说,松苏不是松苏,松苏之大,西至欧罗巴,南抵爪哇洋。兴国公言绵庄先生之言无错,但只在松苏,看不清楚松苏的全貌。”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见庐山真面目。”

  “兴国公甚至说,朝鲜国和天朝一点不像,反倒是有点像是狮子国、锡兰国。无非是这边叫两班贵族,那边叫高维种姓;这边叫白丁,那边叫萨拉迦玛种姓;那边搓肉桂,这边卖人参……”

  “孟兄可曾去过锡兰国、高浪埠?”

  这话,孟松麓都有点没法接。

  说是好话吧,肯定不是。

  谷啠/span说是羞辱吧,好像也不是。

  至少以孟松麓所知,觉得好像除了都种稻米之外,别的所知也不甚多。

  但他大约知道朝鲜国发生的“汉化”和“本地传统”之争,也发生过“佛”与“儒”之争。

  故而对这个问题,他也不知刘钰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好乱说,只好道:“我不曾去过。不过,二者区别我的确不知。但兴国公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倒有些道理。”

  “细细品来,若只看上海,只觉光怪陆离,处处诡异。但若走一走苏北,看看苏北的棉花,竟便觉得那些光怪陆离之处,似也能看到透彻了。”

  “不知兴国公都和鹿庵兄说了些什么?”

  权哲身笑了笑,摇头苦笑道:“都是些异端之言。说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