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六一章 备战(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都是开矿的人,可没有这种拉车去送货的。

  而且前面竟还有市镇?

  若有市镇,似未必是坏事,真要是苦之极也,难道不能跑吗?

  想到这,他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不过,说起来,他这种“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说这金矿银矿,便是明朝时候开始开采的西山煤矿,又出过多少在卢沟桥拐卖诱骗男女下井的事,更不知死了多少人。

  谷杩/span那还是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天子脚下呢。

  赵立本忧心忡忡,坐在马车上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许是在做去了后发现弟弟已死的心理准备。

  权哲身则沿路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发现这里的汉味儿已经很浓了。

  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村社的水稻田,或者是椰子林。

  水稻田的周围,会有一些简易的水利工程。这里没有河,但是下雨很多,所以需要修建一些蓄水池,等着下雨的时候积攒雨水,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浇灌。

  未必用得上,可一旦用得上的时候,那就妙用无穷了。

  这些水利设施,以及住房样式,汉味非常的浓,权哲身还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

  不过,他目光所至之处,也就只能看到这些浅层的东西。

  实际上,大顺对锡兰西南地区的统治,最大的影响,或者说汉化最大的地方,还在于锡兰的西南低地区的“世俗化”。

  大顺其实已经玩不太明白“匠户”制了,所以对于锡兰严重的种姓分工制,其实也不太适应。

  对荷兰人或者葡萄牙人而言,他们不喜欢更多的本国人来这里,影响公司的利润。而且就算喜欢,他们的人口也注定了不可能像大顺一样,数年间弄过来近二十万人。

  所以他们更喜欢利用这里的种姓制度。

  大顺则不然。

  改土归流该怎么改?

  西南地区是有样板的。

  再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殖民入侵之前,锡兰的小农经济,注定了种姓高低。

  王权之下,就是高维种姓,高维种姓内部的子种姓,又包含了大多数的农民。

  然而,伴随着葡萄牙人、荷兰人,以及最终大顺的先后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先是葡萄牙人大规模推广天主教,使得在佛教内低种姓的很多人皈依了天主教。

  高种姓的人对佛教的信仰更深,多数选择跑路去了山区,这才空出来大量土地。

  而像是捕鱼、采珠的卡瓦拉种姓,本身捕鱼就是杀生行为,在锡兰的特色佛教里不受待见。

  再比如萨拉加玛种姓,是搓肉桂皮的,和朝鲜国的白丁种姓差不多,也是低种姓。

  还有杜瓦拉种姓,烧石灰的,也是低种姓。

  问题是,伴随着大顺占据锡兰的西南部地区,大顺的商业资本是来赚钱的,并且很快把大顺国内的那种世俗化风气带来过来。

  什么叫世俗化?

  扬州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