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七一章 启蒙跃进年(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仁慈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戏剧。”

  “然而,据我所知——当然,我是根据二十年前就因为得罪了中国现在的那位公爵而被流放至此的陈先生的转述——可以知道,这个关于孤儿的故事,所表达的中国人的美学观点,并不是伏尔泰先生所认为的爱与宽容、道德与感化。”

  “相反,中国人所认可的美,或者说,伏尔泰先生所尊敬的真正的孔子所认可的美,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关于那个孤儿的故事,中国人所理解的美的结局,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暴力复仇了残酷。”

  “中国人所认可的美,是【到今日三百口的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的复仇;是坚守封建君臣契约的忠诚、并将这种对契约的忠诚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是对屠杀数百婴儿的暴行的反抗;是弱者对暴政的抗争;是自我牺牲与自我实现的追求。”

  “伏尔泰先生所认为的爱、宽容、道德、君父的仁慈,并不遗余力地宣扬,君父体制,这才是最完美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那么,伏尔泰先生所认为的中国,并不存在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中。”

  “伏尔泰先生所宣扬的爱会取得胜利、文明会战胜野蛮、良俗美德会使统治者归顺——暴君居然会因为一个喜爱的女子,就在精神上折服于女子的美德。”

  “我想,如果一百年前鞑靼人没有被中国人赶走,伏尔泰先生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证明鞑靼人的伟大成就:看啊,粗暴而野蛮的鞑靼人,被良俗美德所征服、所感化、这就是美德与爱的力量。”

  “虽然我不知道,伏尔泰先生所认为的、坚信爱与感化的孔子,是哪里的孔子,但我可以确定他不是中国的孔子。”

  “对此,我必须送给伏尔泰先生一句话,一句真正的、没有被修饰过的、没有被可悲的传教士所扭曲过的中国的另一位哲学家的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在这里,我不是针对伏尔泰先生的《中国孤儿》,事实上,我是针对所有的、现存的戏剧。”

  “戏剧是现状的再现。人民在其中不再是观众,而是一起对现状进行肯定——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戏剧,在教人们做一个现状下的【好人】。”

  “正如天主教,他們在引导人民去做一个【好信徒】。”

  “所谓的‘启蒙主义者’,则试图引导人民去做一个他们定义的【好人】,并希望以戏剧的形式传达他们对好人的定义。”

  “然而,显然,重要的,是让人民成为一个【好公民】。”

  “既不是【好信徒】、也不是【好人】的【好公民】。”

  这是卢梭这个“晚辈”,第一次公开向前辈开炮,历史上,他将很快迎来一册“匿名”的《公民们的情感》一书,从道德上揭露了卢梭道德败坏、私生活混乱、弃婴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