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 区别很大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的印度问题,和历史上鸦片战争的中国问题,是不一样的。

  不能刻舟求剑地去臆想此时孟加拉问题的本质。

  东印度公司,现在需要印度作为一个“生产者”的角色,此时从未想过把印度作为一个“消费市场”。

  不现实。

  连已经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顺,现在对把印度搞成市场这件事,都让刘钰头疼,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何德何能?

  一个消费市场和原材料市场,是可以以半殖民地的状态存在的。

  一个生产者地区,是不能以半殖民地的状态存在的,因为必须要强制把这里拉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只能以暴力、强制、关税、控制等等手段。

  就如同刘钰在松苏改革的基础,是他手里捏着暴力机关,有军队、刺刀、衙门、刑罚、官僚、统治、关税、海军,而不是靠他念经,就念得佃户退租去做工了、资本去苏北垦荒了。

  印度问题也一样,东印度公司现在在大顺劳动人民的逼迫下,只能对孟加拉进行最极端的强制改动经济基础。

  催化种植园、手工场、包买制等等这一切。

  否则,要完。

  而这一切,必须要统治,而不是仅仅把控关税。

  东印度公司和大顺商业资本之间的矛盾,很简单就能总结:一件破棉布成衣,1754年能在伦敦能卖英镑,这钱赚的真爽,大顺商业资本也想这样躺着赚钱。

  东印度公司又不想让大顺的商业资本赚这笔钱,只想让大顺做生产者,可这些年膨胀起来的大顺的商业资本又不肯主动去死,松苏大阅之后,大顺的商业资本不但不想主动去死,甚至还想让各国东印度公司都死,那咋办?

  这就是矛盾。

  这种矛盾,在此时的英国其实挺有意思的——放开关税,会让大顺的商品蜂拥而至;而严守关税,又给予东印度公司垄断专营特权,那么反对东印度公司垄断专营,是不是叛国、卖国?靠自由贸易的小散商,去和大顺西洋贸易公司这样的怪物,去争夺西非、波斯、土耳其市场?

  现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如果想要强制把孟加拉的经济基础改变,就必须掌握暴力机关、掌握政权,否则玩不转。

  贾法尔这样的野心家,靠着背叛,从老二变成老大,如果连暴力机关、政权核心、土地税收这些东西,都卖了,那他背叛的意义是啥?

  不给好处,谁叛变啊?

  这就是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反过来说,如果英国现在已经爆发了工业革命,而且其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了历史上1820年的水平,那么反倒是有可能互相妥协的。公司拿到关税,节度使当个守土官长,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其中的逻辑,就和刘钰力主的全面入侵印度不同。

  因为英国大约在1750年,就基本消灭了自耕农和小农经济,一个适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