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零一章 死与复仇(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的曲射炮架好之后,将点燃的手雷塞进去,靠着黑火药的爆燃,把点燃的手雷抛出去。

  铅弹噗噗地打在麻袋上,但根本无法穿透。

  而拽着尾巴的抛射出去的手雷,则越过了胸墙和营垒,落在了英国守军的身边。

  几声炸响,黑烟四起。

  赵立生又听着军官的命令,趁着烟尘飞溅,迅速冲到了土垒的下面。

  掩护他的伙伴朝着上面投掷了手雷,而他则拿出当初在锡兰宝石矿里练就的本事,飞速地在土垒的下面挖出来了一个窟窿。

  后面的爆破工兵,拿着一个枕头大小的炸药包,塞在了窟窿里。

  点燃之后,这群人飞也似的向后狂奔,跑到了麻袋的后面,半蹲着长大了嘴巴、捂住了耳朵。

  …………

  在直布罗陀巨石高处的约翰·莫当特,总览战场,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他的这一次出击,已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英军完全陷入到了大顺这边提前布下的陷阱当中,在壕沟和堡垒前作战,这些英军并不擅长。

  而大顺这边,则采取了两翼包抄的战术。

  主力的反击部队,在去攻击海岸炮台的工兵后面,从防线的两侧开始向内挤压,大约2500名英军已经被包在了大顺的第一道防线的中心附近。

  真正给他带来的绝望的,是大顺那些从海岸方向列阵反击的工兵。

  他们训练有素,在混乱中完全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目的相当的明确。

  而且他们的进攻战术,非常的专业。

  在此之前,大顺下南洋事件已经在欧洲掀起了一些风波。

  但这场风波,说实在的,并不大。

  因为南洋被中国占着,是正常的;被荷兰人、葡萄牙人占了二三百年,这才不正常。

  在欧洲这边,流传更多的,还是那些被刘钰鼓吹包装之后的“奇谋算计”。

  什么锡兰木马计、什么雪山聚义之类,等等。

  至于那场战争中,真正要吸取的战术上的经验,在欧洲并没有太多人注意。

  比如,刘钰很早就在大顺这边的军官培训课上说,开花弹和工兵战术,以及更搞笑的征兵和训练制度,使得棱堡时代已经过去了。

  比如,大顺在南洋围攻荷兰城堡中,展示出的强悍的围攻城堡、尤其是荷兰体系棱堡的能力。

  这些,欧洲鲜有人注意到。

  英国东印度公司搜集的情报,也可谓是一言难尽。

  他们一直把大顺精锐的战斗工兵,翻译成“Grenadier”,但实际上明明是“Engineer”。

  又比如他们的情报里,说大顺的海军师承法国。

  但实际上,他们连大顺海军的战斗风格是啥都没搞清楚、甚至完全没弄清楚大顺海军在远洋决战战略中的价值是“重伤敌舰而不是保存自己,因为没人能够登陆天津卫,但法国可以登陆伦敦、西班牙可以登陆波尔图,我们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