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四章 死与复仇(十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用梅诺卡岛,换瓜德罗普;用路易斯堡,换印度诸城。

  大顺这边就完全不同。

  印度的事,大顺压根没有列在谈判选项中:我就拿了,你能咋的?谈判,谈个屁。

  而军队跨过了好望角,进入大西洋之后,军队本身就意味着目的。

  或者说,大顺的外交谈判底线,军队的这群人,比大顺的外交部门知道的更早。这里仅限军队的高阶军官,将帅级别。

  因为大顺要的东西,不是靠打几个岛拿到的。

  而是靠军队威慑英国海峡舰队,靠巡航舰和商船,到处劫船,崩溃英国经济,实质上促成英国航海条例的瓦解;促成大顺商船夺取各东印度公司占据的东西方贸易市场,如西非、北美、地中海、加勒比等。

  在这个大目的之外,大顺还要负责欧洲的势力重新均衡,以及北美的最终瓜分分界线。

  这里面,既需要英国这边的态度,也需要作为“可疑的盟友”的法国这边的态度。

  英国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

  类似于宋时的主战派、主和派……就像是七年战争结束后的对法和约,有希望直接逼死法国的、也有认为不要逼的太狠做出让步的。

  因为国家并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不是一个正常的、不人格分裂的人。

  大顺参战之后,英国内部肯定会产生诸多分歧和利益冲突的。

  不是说大顺逼着英国打开关税,全英国就一定反对。比如那些早就对东印度公司不满的人,很明显也希望分一点东西方贸易的好处。

  再加上英国本土的土地贵族和工商业金融资本之间也是存在矛盾的。在英国的粮食什么的可以继续出口的条件下,对于贵族而言,他们当然希望日用品和奢侈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样他们就可以支付给农业雇工更低的工资。

  大顺军方这边的高层,在开战之初,就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仗、这一仗的战略目标要打成什么样”。

  因为通信不便,加之这不是征伐周边以占领土地为目的的战争,故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必须告知军方高层,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换言之,军方一开始就和政治、经济的诸多改革深度绑定;而反过来,军方内的新学一派挑大梁,他们也更容易理解这种“以贸易、市场、关税为目的的,与过去占地收税形式完全不同的战争”。

  这种战争的胜负,实质上更多的是在对方的内部取得的。

  英国海军部一直就有在本土种树的任务,这是他们的职责之一,英国本土也有树、也有工人、也有造船厂,真要是铁了心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打这一仗拼命造船等,大顺肯定也吃不消。

  所以陈青海去伦敦,本身就是军方这边的战略任务之一,需要用各种手段尽可能促成英国的“主战派”下台。

  包括且不限于恐吓、忽悠、联络等等方式。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