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零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机械纺纱的事,一直压制和隐藏技术,反而一直在跟随大顺新兴阶层的脚步——即把印度塑造成棉花、棉纱产地。

  一旦印度的棉花、棉纱,成为印度地区最重要的产业,那么大顺这边反手推出机械纺纱,就必然会招致巨大的混乱,也即会招致大顺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这种危机,又会驱使大顺的新兴阶层,望向那些被保护的国内潜在市场,即已经摇摇欲坠的、人地矛盾到极端严重的小农经济。

  不望不行啊。欧洲觉醒,印度起义,市场继续减少,只能往里面盯了,不然自己就炸了。

  即,通过欧洲和印度的“觉醒”,催生大顺的矛盾,促使大顺的“觉醒”。

  而又因为东西方人均土地的差别,欧洲觉醒的,是以民族的资产阶级为主力的觉醒,他们要抵抗大顺的倾销、保护关税自主权、维护本国的本民族的产业发展。

  当这种“觉醒”传递到大顺的时候,大顺因为先走了一步工业革命塑造了众多的产业大军,在大顺,“觉醒”的主力,将是工人和小农。

  因为刘钰非常确信,大顺的新兴阶层,他们真就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无力引导时代,也根本无力应对变革分娩的剧痛和难产。

  至于这个时间需要多久?

  这就是他在大顺这边确定要参与“一战”后,他就跑去山东搓黄河的原因。即便全天下都知道,黄河是个烂摊子,谁也不想沾,哪怕很多人都知道“北决已是必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的情况下。

  这个时间,大约是三十年。

  李欗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东西。

  但他还是从刘钰的一些动作,做出了一个“推理是错误的、结论也不正确、但时间基本正确”的推论。

  即,大顺内部的实学派里,有很大一批人,即便是原则上赞同均田为第一仁政的,短时间内也会选择走向保守。

  这对李欗而言,当然意义重大。

  如果说,整个实学派、以及实学派影响范围内的工商业、海军、军官团等,都认可现在应该“均田”,而集中力量移民。

  那么,李欗作为皇子中和实学派关系最近的人,他肯定会生出一些想法的。

  至少,他瞎了一只眼睛,而有段时间,他是琢磨着披“被陈永福射瞎了一只眼”的某没啥血缘关系的先祖之皮的。

  但是,自从刘钰去搓山东搓黄河之后,他就果断地选择了放弃披这张皮。

  这和刘钰这一个人无关,而是和实学派群体有关,刘钰是怎么想的无所谓,关键是一些未必认可刘钰的人,也会选择在刘钰意外、死亡、伏法、或者不知所踪之后,选择把黄河河道挖完、把北美西海岸的移民搞完。

  而这群人,恰恰是实学派内最有政治能量的一群人。

  李欗曾经幻想过自己模仿一下被射瞎了一只眼的先祖,但他想学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