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五一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此时大顺的生产力水平,配一个超强的能深入到基层的统治集团,整个国家以“造船移民”为重心,一年移个大几百万人,易如反掌。

  然而大顺王朝,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而这个“做100桌菜”的比喻,某种程度上,也基本就是老皇帝的那番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至少,从技术角度上讲,在西苑用了硝石等天然化肥、脱裤子放屁用蒸汽机抽根本不用抽的水的皇帝,算得上是在技术上已经品尝到了“那一桌菜”的美味。

  不管是出于儒家的理想、还是出于对统治的维护、亦或者别的什么原因,那都无所谓。

  有这个想法,哪怕是被刘玉划为洋务运动思想的变种,依旧可以认为算是有点仁心仁德。

  不过,这和前些日子,在大清河新堤坝旁,给刘玉献“南北两河并行之策”的赵翼,犯得是一个毛病。

  大顺的黄河问题,从不是个单纯的河工技术问题。

  甭管是一条河道、而是两条河道五十年换着流,这都无所谓。技术上,毫无压力。

  甚至于,历史上,清中期,很多有识之士对黄河北河道的建议,都是直接走大清河、复梁山泊做调节水库。而最终,决口的黄河也确实走的是大清河。可以说,数千年的治水经验,在眼光和技术上,问题是不大的。

  但是,黄河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南北两河并行之策”。

  黄河问题的关键,是南洋的西洋势力、西北的游牧势力、漕运走海的安全性驱逐西洋势力的保证、安置或者镇压百万漕工……

  凡是不说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空靠嘴在那谈黄河问题的,一律可以视作扯王八犊子的空谈——谁家关乎统治安稳、南北不分裂的漕粮问题,敢顶着做生意都跑到舟山松江的西洋人的武装商船,直接搞海运?不把南洋、澳门的西洋势力解决了,走运河可能还得需要打个镇江;而不走运河,都不用去镇江,只要打赢了黑水洋海战,就可以直接宣告完犊子了,经济中心直接和政治中心分离了。而东北、西北、西南土司、西域归故等诸多问题还没解决,就敢拼尽全力造舰南下?咋的,家里也有波托西银矿啊,玩得起四面出击?

  所以,搞明白了黄河问题,刘玉为什么觉得之前大顺那些“有识之士”都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空谈。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此时刘玉一开始对皇帝的“仁心仁德”的“王谢燕、百姓家”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就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的空谈。

  耶稣还扯王八犊子说五饼二鱼呢,这不比你工业化更简单?听起来吃的更饱?

  世界是物质的。

  人是要吃饭的。

  不是说,神说,要有化肥厂,瞬间就平地起高楼,化肥厂出现了,搓俩泥人就有熟练工人了。

  直到皇帝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