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终章 九三年(十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被当做是“理所当然”的,我从濠州贩枣子去东京城,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没听说濠州有法令说不准运枣子去东京城啊。

  而铁路的修建、火轮船的应用,使得大顺出现了一波可能波及全国的混乱。

  因为以前只能从濠州贩枣子推着小车去东京城,而现在可以贩枣子坐火车去五国城了。

  之前大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市场”的基础,法理上的国内市场、实质上的区域市场。

  而火轮船和铁路的出现,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市场,成为可能。

  也即是说,大顺不需要重农学派给人启蒙,因为大顺朝廷从来没禁止过,比方说江南的粮食不能往陕西卖。商人不从江南拉粮食去陕西卖的原因,不是朝廷的法令阻碍国内统一市场,而是因为千里不贩籴的商业规律。

  故而,在大顺,是“实质胜于辞藻”。

  当然,这里面最终的问题,还是物质基础。

  法国没有农业革命、没有劳役修路、没有西欧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出现打破粮食区域性问题的基础。

  而大顺若是没有火轮船、铁路等这些新的交通工具,以及对外扩张、沿海先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就不可能出现先发地区工业品对内地冲击的问题——没有火轮船,就算松苏的纺织厂已经搞出了走锭精纺机和织布机,沿江上运的成本,也压根不可能对江汉纺织业造成极大冲击——一二鸦之后的子口税、火轮船、内河通行,才让冲击传导到了九省通衢之地。

  这个问题,在几十年前的大顺存在吗?

  显然,当然不存在。

  因为几十年前,大顺还因为两淮盐往湖北运的问题,朝廷上下头疼无比。盐这种一年吃个几斤的东西都因为运输问题头疼成这样,怎么可能会面临交通发展带来的区域性经济被打破的问题?

  人,不能对着一张白纸思考出许多问题。能对着白纸思考的,那是先知,不是人。

  那么,此时的大顺,能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显然,是可以的。

  因为大顺已经在国内、国外,对这种冲击,进行了两次预演了。大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会从历史中总结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可能会正确地解决问题。

  在内。

  人的寿命毕竟短暂,而历史的变化又过于漫长且缓慢。

  所以,大顺这边的人,或许不能意识到西域问题的变化,源于帆船发展和商路变化。

  但是,在大顺活着的人中,可是真真实实经历过一场关于交通运输变化导致的诸多问题。

  那就是大运河被废,导致的扬州衰败、鲁西衰落、胶东崛起、运河经济带崩溃等等。

  这,可是肉眼可见的、一代人之内的、冲击感极强的、比西域因海洋运输而衰落更加直观的变化。

  在外。

  兰开夏的衰败、利物浦因为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