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三章 朝廷的厚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顺有一支能强迫日本开关、强迫日本放开粮食市场的海军。

  否则的话,可能朝廷不但收不到钱,还得花钱奖励垦殖。

  同样的土地,在每个时代的价值都不同。

  偌大的加拿大、五大湖区,在法国政府眼里,此时的价值比不过一个海地。

  在英国政府眼中,北美十三州的价值,此时也赶不上加勒比的几个小岛。

  而于现在,朝廷眼中,极具战略价值和可垦耕地面积的虾夷,完全比不过河南的一个县。

  十年后收四万两,已经算是给足了虾夷面子,也侧面体现出朝廷对于买扑制的期待。

  不过虾夷地的开发经验,用在别处好像是不适合。要靠民间资本,就需要有个极大的市场。刘钰常用刻舟求剑的比喻,虾夷能用的办法,用在西域就不行。

  然而终究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大顺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快速殖民了。

  四万两,确实不多。

  “父亲、岳父大人,如果是这个价的话,肯定是赚的。我也不说假话,这里面的利大得很。但这个事儿,我觉得还是再上奏陛下说清楚。朝廷必须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垦殖公司必须要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虚化的人。”

  “既然全都承包了出去,在虾夷的一切活动,均视为这个虚化的人在做。这个虚化的人如果犯了错,朝廷是要按照法度追究的。”

  “但这个虚化的人,和那些投钱的、实在的人,不能是一回事。”

  “里面的股东犯了事,不能牵扯到公司。尤其是在勋贵带头入股的情况下,这件事不说清楚,勋贵带头反而就成了坏事了。”

  有些话不必说的太直白。在这个有株连九族的时代里,勋贵站得高,一旦跌倒跌的也狠。

  大顺只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开国因素,开国之后并未大规模屠戮功臣。但之后,勋贵跌倒的也有不少。

  到时候万一牵扯太多,犯事的勋贵又是公司股东,只怕朝廷直接把公司没收了。

  这是刘钰一直想说的事,之前在松江那边属于皇帝特许,刘钰用个人信誉作保,而且那里的商业氛围也更浓一些。

  加之贸易公司只是涉及到外贸,虾夷开发却涉及到大顺朝的命根子的东西:土地。

  既然皇帝想让勋贵带头,或者想把勋贵的钱往边疆扔,那么这就是一个趁机说清楚的机会,最好是出台法度。

  即便哪怕君言即法,法度就是放屁,皇帝随时可以违背。但有也比没有要强。

  伴随着日本战败、即将下南洋,以及对瑞典贸易的谈判,大顺即将迎来一波工商业的飞速发展期。

  地基打不牢,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商人和富户对于“合股买卖”依旧有所疑虑。

  这事对朝廷来说,应该也算不得太大的事。

  齐国公一听就明白了关键处,笑道:“此事当该如此。也就是说,如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