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五章 回报率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向。那么把钱投在开发虾夷上,就很值得考虑了。

  尤其是这本小册子里蕴含的深意,看得出朝廷真的很重视此事,不会出尔反尔。

  加之小册子里,弗吉尼亚公司的经验,可学的不少,确实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

  虽然虾夷种不了烟草,这几年海运发达之后,海参崴那边尝试概念的甜菜头榨糖,也算是完犊子了——含糖量还是低,福建广西的甘蔗糖走海运一万多里,依旧比甜菜糖便宜。

  但是,虾夷有俵物鱼虾昆布海带,这也可以类比于烟草了。理论上人只吃鱼虾也饿不死,但人终究是猴子,不吃粮食是不行的。

  小册子里从一开始要集体劳作、到后期转为承包收租制,一步步都写的很清楚了。

  至少证明朝廷不是一拍脑袋,而是确实认真考虑了。

  刘钰感叹于这些商人的金钱嗅觉,也不好在这种场合对朝廷的政策有所评价,只道:“屯地买田这种事……其实也和小册子上弗吉尼亚公司种烟草差不多。唯有利可图尔。我也不好说什么,说了也没用。从岳爷爷死在风波亭开始,就开始说当汉奸不好,也没见到当年吴贼、洪贼不去当。”

  “我今日来,也算是朝廷的一个态度。你们没去过虾夷,但你们信任我,想来当地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了。当地的虾夷人……这个其实完全不用放在心上,那里不是西南的土司,有个三五百兵就够了。”

  “所以终究还是赚不赚钱的问题。”

  “这一点,我和倭人也谈过了。虾夷的俵物等,可以直接运抵米子。倭人也有商人,以前专走大阪到米子的路线。去的时候卖布匹等零碎,回来的时候捎带着鱼虾俵物。”

  “粮食的销路,你们也不用愁。朝廷允许往倭国贩粮,枢密院这边也保着你们不会受倭人打压。我也和倭国的粮食贩子谈过了。”

  “倭国的粮价一般,但架不住虾夷的地多、人少。薄利多销。”

  “我给你们算一笔账。”

  他是讲实际的,也是讲利润的,这些豪商喜欢这种不讲仁义道德只讲利益的人。

  听到要算账,各自都放下手中的书,敛神静听。

  几个义学的孤儿将一副巨大的卷轴伸开,这时代自然没有幻灯片,但只要有人,类似的手段还是可以的。

  巨大的卷轴伸开之后,露出了上面的字符,商人们对这些数字很敏锐,自己去看看里面的内容,盘算里面有没有忽悠。

  账算得很简单。

  从淮北地区雇人去虾夷,人基本不用花钱,有的是贫苦难以生计的。漕运还在继续,保漕和宋时黄河改道的影响,使得唐前的膏腴之地,成了帝国的癌症。

  在鲁南、苏北的确的港口装船,运到虾夷,第一年活下来,均价也就五两银子。

  因着雇佣移民,没有老弱病残,实际上都是劳动力。

  这几年鲸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