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九章 邦加的大麻烦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不鼓励私人开矿,这不就没有问题了吗?到了青春期产生了欲念,和以前的孩童时代不同了,直接切了,不就结了?

  朝廷有丰富的孩童时代的经验,但我没有青春期的经验,所以恐惧未知,割以永治。

  如果一切照旧,问题不大。

  然而大顺不想一切照旧,花钱出力下南洋,是为了金子银子贸易的钱,而控制几种特殊贸易品是朝廷能拿到钱的最优解,那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一切照旧。

  一切都不能照旧,“宣慰”二字,就有些难。

  刘钰对南洋的具体情况不能说了解到了如指掌的地步,但跳开华人、非华人的角度,从阶级这个角度来推断南洋的状况,以及之前巴达维亚方面的情报搜集,也能猜个三五分。

  就像他一直在朝廷里说的那些话,不要刻舟求剑、不要削足适履、不要守株待兔。

  现在南洋的情况十分复杂,并不是后世某个时间段,南洋华人无不盼着朝廷大军前来的局面。

  历史上南洋华人无不盼着朝廷大军前来的局面产生的原因,是英、荷等帝国主义的爪子已经彻底掐住了南洋,牢牢控制。

  上层华人挨了打,才会寄希望一个共同体,而朝廷就是这个共同体的现实影像。

  现在,局势大不相同。

  英国连印度还没拿下,荷兰也就只能控制一下香料产地,以及诸如巴达维亚这样的城市,法国人许多年前刚被暹罗人赶跑让其滚蛋。

  乱。

  没有一个能把整个南洋控制起来的力量。

  缺乏控制,又处在贸易要冲,这是“萌芽”们最喜欢的地方,缺乏实在的管束力和控制力。

  大顺?大顺多个鸟?来了之后不一样还要管束?那为什么要喜欢朝廷下南洋呢?

  所以看到码头上豪绅夹道欢迎的场面,刘钰心里是有数的。

  南洋还是那个南洋。

  但此时南洋,非彼时之南洋。

  稍微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下南洋的华人,尤其是在巴达维亚等荷兰控制严密的地方之外的华人,哪个朝廷也不喜欢。

  朝廷统治的一贯做法,让这里的华人心生诸多疑虑。

  盛大的欢迎之后,这些心存疑虑的经理人和承包商,便希望邀请朝廷的人吃饭,以打听出点什么、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

  名义上是接风洗尘,也不好扶了他们的面。

  不过这宴会一众官员吃的都不是很开心,宴会无酒、也没有猪肉。

  虽不是所有在这里承包的都不能喝酒吃猪肉,但参加宴会的人是有一部分不能吃也不能喝的,这里矿场的所有权还是在巨港苏丹手中,一部分人其实是前朝就在此扎根已经本地化的华人。

  其余的朝廷官员还好,入乡随俗。

  跟着刘钰的这群军官,则忍不住心底暗暗咒骂,吃饭没酒?那特么的吃个鸟?航行本就艰苦,好容易靠岸一次,却吃不痛快,这饭没什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