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一章 赵括VS赵括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并不充足。汉尼拔明白,这棱堡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能坚持很久。

  一旦这些土拨鼠挖到了防护斜坡前,自己就只能派出有限的兵力去和对方反复争夺。放弃防护斜坡和壕沟,棱堡陷落就只是个单纯的时间问题。

  而不放弃,那也会耗干自己的血,毕竟自己手中只有一百多士兵,兵力严重不足。

  但愿,在这些人攻击到防护坡前,援军可以抵达。

  三天后,一道在棱堡前三四百米的壕沟已经成型,不断加入的马车掩护小组、不断熟悉挖土技术的士兵,都让挖掘的速度每天肉眼可见地增加着。

  第一道壕沟成型后,汉尼拔发现这些人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人,继续推着马车掩护,就在靠近第一道壕沟的地方,挖掘更大的坑。

  堆积出的泥土,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土包。

  有人用编织的箩筐装满泥土,在小土包的位置筑墙,预留出了一个明显是为大炮准备的炮位。

  望远镜里看不到人的全身,只能看到在深邃的壕沟里,不断有人向前涌,就像是草原上的土拨鼠在地道里前进。

  有人扛着木料,扔到了“炮位”内,可以看到里面有人正在往地上铺木料。

  汉尼拔皱着眉,数了数炮位的数量,大约是三十个。

  也就是说,攻击方至少有三十门重炮。

  之所以断定是重炮,也是军校的课程:

  攻城重炮,需要在炮位下铺垫木料、木板或者原木,以防止重炮陷入到泥土中,导致炮口仰角不能掌握。像是地板一样铺开的木料,可以减轻重炮对泥土的压强,压力除以面积才是压强。压在轮子和泥土上、与轮子压在拼接地板上,当然不同。

  这还是很正确。

  虽然现在还看不到重炮的影子,汉尼拔以多年的军校经验,还是凭借那些炮位推断出攻城方的重炮很快就会抵达。

  除了那些挖掘重炮炮位的人,剩余的人则开始经典的Z字壕延伸。

  法国军校要塞工程学第三课:攻城方靠近棱堡的最佳选择,是从第一道壕沟开始,挖掘Z字形的壕沟,曲折接近。

  直接挖一条垂直线,守城的火炮可以直瞄射击。一枚炮弹落入壕沟的话,就会穿糖葫芦。那还不如毫无掩护,在地面上直接冲击。

  Z字壕转折角度,要考虑棱堡的形状、星角的分布,计算出最佳的角度,在一个可调范围内,选择最省力的角度。

  挖掘Z字壕的人,和之前挖第一道壕沟的人差不多。

  也是四人一组,第一个在前面挖本人深就向前挪动,后面的人跟进,将壕沟扩大。

  不过几天的时间,棱堡外围就像是一道蜘蛛网。

  无数的壕沟从第一道壕沟处向内延伸,蜿蜒曲折。守城方看不到任何一个暴露在外的人,只能看到不断飞出的泥土。

  战场上恐怖的静谧,更让城中的守军压力倍增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