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九零章 憧憬(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花;再来一套,换十斤棉花……

  真要是将来工坊的布便宜的,自己织布根本赚不到钱,三斤只能变成三斤半棉,那可就没人织了。

  如她家这样的,也多得是。很多人家里,哪有那么多棉花,都是三五斤棉花,靠着女工手艺,自己赚那一点辛苦的“力”息。

  初步工业化对小农的冲击,不只是在这三斤棉花上,但却是个很直观的缩影。

  她在文登州时候的三斤棉花,可不只是一家人的衣裳,有时候还是家里吃的盐、家里用的油、一时急用钱时候的钱……

  和她的机户主人一样,这女子对未来也是有些憧憬的,甚至也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时代。

  走出了老家,来到了松江府,丈夫出海做海员,自己做工织布,暂时日子过得虽苦一些,却有了盼头。

  家里没有夭折的孩子,都在新学义学里读书。

  松江府的新学义学,读书倒是不花钱,但十二三岁就该干活的年纪,却不干活只吃饭,凭空多了几张嘴,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

  原想着让家里老大老二不要去上学了,早早出来做事。哪怕是去给人挑棉花、或是在码头卖烟卷火柴,也能贴补一下家用。

  自己再省一点,丈夫别出什么意外,二三年时间,就能攒出一台飞梭织布机。

  到时候,凭自己的手艺和织布速度,将个二三两银子做本钱,自己织了自己卖,如何不比在这里赚计件工资要强?

  好好干个二三年,攒够了钱,便再买一台织机,雇一个人。

  如此,四五年后,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待到儿子们长大要结婚的时候,自己也算是从机工,跳成了机户,完成了阶级跨越。

  但丈夫出海久了,有些见解,觉得还是让孩子上学的好,哪怕上学要花钱。

  除了只吃饭不干活之外,既是上学,纵笔墨纸砚太贵,可买块写字的青石板、买两根粉笔滑石,这也得需要钱不是?

  但丈夫却说,他出海这些年,见识的多了,觉得新学也有出路。

  若是学的好了,将来从下舍入了上舍,最终要是能考进靖海宫,将来成了海军军官,那还用愁儿子娶媳妇的事?

  寻常地主,除非有功名的,看不上海军军官。可要是没有功名的,那也是愿意和靖海宫的海军军官实习生结亲的。

  赚的又多,军装又好看,这几年又不兴说海军是丘八,将来前途也好。万一混上几年,成了大副、舰长,就算不在海军干了,去各个大商行、贸易公司,那不也抢着要?

  再者说了,就算是考不上靖海宫,学了些新学的本事,去商会算个账、做个采买,不也好的很?

  如今这些贸易公司、大商会,可都不要私塾官学学经书出身的,反倒是喜欢这些学新学的。

  再再再不济,去鲸侯那边创办的“赤脚医馆”,学一手种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