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三五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以解读了。

  刨除掉这部分神学的内容,后面就是在泛泛而谈的尼德兰的民族德性。

  什么自由啊、高贵啊、朴素啊、诚信啊、为群体谋利而放弃私利啊……等等等等,几乎把荷兰语中的褒义词,全都加进去了。

  泛泛空谈之后,便说,尼德兰高贵的民族德性已经被污染了、玷污了、腐蚀了,使得大部分人并不具备尼德兰原本的德性了。

  这当然是因为法国的文化入侵、以及威廉二世、威廉三世时代的执政官掌权,集权导致的德性退化。

  而要纯洁尼德兰的德性,第一步就是要废除真正掌权的执政官,清除法国的影响。

  这不能保证尼德兰民族的德性恢复如初,但却可以保证不再继续退化。

  如何才能让尼德兰民族的德性恢复如初呢?这就需要还有德性的人,领导尼德兰,推选出有德性的、能够为公共谋福祉的人。

  现在尼德兰民族的德性,由于集权和法国影响导致的德性退化,已经很少有人能全部拥有了,所以怎么才能有效地选出来有真正的尼德兰民族德性的人呢?

  这就需要对被推选者的身份进行限定。

  首先,得有钱,家产至少要有十万盾以上。

  因为,穷人肯定是因为懒,而懒惰,这就不是尼德兰民族的德性。既然穷,就证明他身上的尼德兰民族的德性便不存在了,他就不能引导尼德兰民族的德性。

  而且,穷人肯定都是贪婪的,而贪婪的人是不能为公共的利益谋福祉的,并且贪婪的人肯定会多考虑自己的私利,试图从公共事业中充实自己的财产。

  如果犹大有一万枚银币,至少不会为了三十块银币就出卖耶稣。所以,富人的道德水准,是高于穷人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有资格被推选的人,必须要为一些公益事业捐助一笔钱。

  一个人是否能够在被选上之后,为公共谋福利,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未来。

  但是,如果他平日里都不做慈善、不给公益事业捐钱。

  那么,他被选为摄政之后,难道就会为公众的福祉着想了吗?

  …………等等一大堆限制条件后,此文的作者又说,根据这些条件,选出大量的摄政,这才是最完美的制度。

  因为,执政官只有一个人,所以影响力极大。

  而要是一大堆摄政,因为每个人都是被推选上来的,所以每个人的影响力都不大,互相之间彼此制衡。

  这样,即便这些人想要为自己谋私利,也会被别人制约……

  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大群摄政,每个省也要有一大群摄政,而联省议会只有在战争时候,才需要存在,并且协调各个省之间的关系。

  看到这,终于把康不怠看笑了。心道虽不好说些诛心之言,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家产肯定是在十万盾左右……要不然百万盾岂不是更有德性?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