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四九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击天主教的时候,使团成员彼得·冯·霍姆就测量过运河的水深,也看出了运河的问题,并认为淤死是早晚的事。

  之后的荷兰使节团还奇葩地给出一个结论,说是底部的淤泥导致了水深过浅,而不得不用平底船,这导致了国家的造船设计倾向于平底船,过度倾向于平底船使得这个国家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连第一次来运河的荷兰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国朝的人能看不出来吗?

  所以,“默认水灾保北不保南”,就是朝廷的政策。虽说淤死是早晚的事,但不让黄河泥沙入运河,最起码能晚淤死个几十年上百年。

  洪泽湖越来越高,淮河上游,尤其是安徽地面的淮河流域,水往下流不动,怎么能不发大水?怎么能不十年九荒?

  而如果不默认保北不保南,黄河从北边出事,浊水冲入运河,就黄河的含沙量,运河还能通行吗?

  自明朝起,就不敢用黄河的水做运河水源。

  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政策: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

  旱天缺水的时候,运河不放水,不准浇灌土地。

  雨天发水的时候,运河排水,大量的水入沟渠、淹农田。

  当地的老百姓没啥文化,“素质”显然不高,不懂之乎者也,自然直接骂娘。

  当地士绅有文化,“素质”略高,懂之乎者也,遂言:国家大计在转输、转输资漕渠、漕渠资河坝。然,民之富藏于田、田之利藏于水。无水灌禾则民贫,民贫何以给转输?

  不用黄河的水,就得和农田争水。

  可用了黄河的水,最多二十年,过了黄河一直到济宁的河道,就全得淤死。

  所谓默认,就是皇帝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皇帝也不可能在朝堂说,南边的百姓可以祸害,北边的漕运不能祸害。

  但官员干的时候,北边开口子影响了漕运重罚、南边开口子只要事后堵上也就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当皇帝嘛,对百姓没有什么良心上的谴责。

  但之前默认,是为了保漕运。

  现在有了海运的能力,自然要拿百姓说事了。

  之前默认保北不保南时候已经扔掉了良心,现在却忽然长出来了。

  若真能解决了漕运导致的治水“束手束脚”问题,甚至根治淮河,相当于大顺手里的基本盘面又多了不少。

  将来就算大乱,手里捏住海军,就等同于始终捏死了囊括安徽、苏北的北方诸省的人口粮食,外加海军能控制的苏南、浙江、福建、广东。

  别处再怎么折腾,只要把京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地、治理好的苏北安徽捏在手里,没有黄淮拦腰截断分为南北,别处便有叛乱,平定便是早晚的事。

  因为外患暂时看来,问题不大。

  内患的话,捏着这几个地方,海军控制住福建、广东、浙江、苏南。剩下的那些省份,还有啥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