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八九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淡水珍珠大饼?

  英国不断在印度加码,他杜普莱克斯纵有本事,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怎么加码?

  到时候,法国人当然也别无选择,选北美不选印度,笑嘻嘻地把在印度的城市交到大顺手里,把大顺拖下英法战争的泥潭。

  这是要给法国人留体面、保持中法的“友谊”。就是阳谋。

  等到法国人明白过来的时候,也只能按照刘钰给他们规划的路线走。否则还能怎么办?哪怕明知道这是被坑了,脸上也得挂着笑容。

  而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刘钰的这一手,仍旧还是阳谋。

  刘钰这些年一直在搜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料,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权构成、分红比例、利润来源都有详尽的数据。

  在这个数据之下,刘钰站在东印度公司股东的角度,去考虑公司如何增加利润,视角也就非常清晰了。

  刘钰可以确定一件事。

  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其贸易模式来看,历史上的1770年代是个分水岭。

  从被荷兰人赶出东南亚,到1770年代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盈利,靠的是买印度的棉布运回英国销售,英国的呢绒和棉纺织业费拉不堪,根本不足以抵挡印度棉布。或者,是用印度的棉布,偷偷摸摸绕开荷兰人,去东南亚换香料,再把香料运回欧洲。

  从1770年代到其解散之前,其在印度的盈利模式,变成了从印度买棉花,送回英国纺织成布匹,再把英国布匹运回到印度,卖钱,再买棉花——这正是刘钰最想要的模式。

  当然,这只是印度方向。

  而在中国方向……只能说,刨除掉鸦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盈利模式一直没变,买中国货,去欧洲换银子,再把银子拉到中国,再买更多的中国货,再回欧洲卖更多的白银。

  现在的大顺,不是那个被动的、只能被人刺激一下反应一下的草履虫式的天朝。

  而是一个试图掌握贸易主动权的天朝,故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方向的贸易,捏在刘钰手里。让你赚钱,你就能赚;不让你赚,你就不能赚。

  而看印度,1770年代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盈利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启。

  另一方面,原本也是小农经济的印度,在那一年,瞬间崩了。

  为啥小农经济和原本发达的手工业这么容易就被冲开了?

  倒也简单,可偏偏大顺学不了——来场孟加拉的大饥荒,饿死个两千多万人,直接把小农经济崩掉,达卡的纺织工饿死了六分之五。

  这边小农经济1769年被天灾搞崩了,那边1769年英国发明了水力纺织机、骡机,珍妮机刚开始推广、飞梭已经普及。

  恰有天时。

  时也?

  天命也?

  大顺不能学的原因,倒不是说皇帝心肠好,而是大顺要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