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六七章 割袍(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面始终有个绕不过去的坎,便是虽然看上去,皇帝的行为和要饭的没啥区别,但实际上区别可大了去了。

  皇帝能叫你掉脑袋,而要饭的最多晚上拉一坨屎甩你家窗户上。

  一众幕僚也给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把大盐商扬州这一支的、郑玉绩的长兄郑玉绪弄得着急上火。

  正上火间,下人来报,说是有人递来了拜帖前来拜会。

  来者姓吴,字敏轩,名敬梓,颇有才名,之前亦曾在郑家小住过一段时间。

  那时候郑玉绪兄弟的父亲还没死,恰得了一块太湖玲珑石,遂以此石为镇,修了一座藏书阁,号“玲珑馆”。

  收藏书籍不下十万,每天在此抄书的人不下三五百,春夏秋冬都要举行诗会,结交文人。

  许多穷酸文人也来蹭饭,他也一并招待,并不驱赶,文人皆称其为“小孟尝”。

  那吴敬梓,郑玉绪也认得。祖上也曾是跟着前朝永乐帝起兵清君侧的武官,得了个世袭的骁骑卫的官。日后家道旁支转为科举,亦出了不少人才,家中亦曾富有数万金,后诸多原因家道中落。

  昔年郑玉绪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因慕吴敬梓之名,与之交往,知其缺钱,不等其开口,便赠银二百两。

  郑玉绪以为这又是来打秋风的,心中不免烦躁。

  若是平日,为延续父亲的小孟尝之名,说不得还要去接待接待,可如今正遇到盐政改革的风波,哪里还有心思?

  只是这人颇有名声,其虽贫贱,但其平日交往之辈,亦有几个江南儒林中的北派儒学南渡的领袖人物,非同小可。

  与盐商打交道的文人,也因着才华、名声、关系,而分三六九等。

  其时,有外省儒生游历扬州,见扬州儒生遇到盐商,低头恭谨道:昨日至府中叩谒安否,知之乎?盐商连话都没回,只是嗯了一声点点头,正眼都没瞅一下就走了。

  一时间外省儒生错愕莫名,直呼乾坤颠倒、士商易位、大顺要完。

  但显然,这吴敬梓的名声,非是那等能被盐商“微颔之、不答也”的人物。至少他的朋友圈里有几个能人。

  郑玉绪正要叫人捧个二三十两银子打发了了事,又看了看拜帖,读了一下里面的典故,心下一动。

  将已经要去准备银钱打发的下人叫住,道:“且慢,我自去迎。”

  出了门,远远便挤出了笑容,拱手道:“敏轩兄!这是从何处来啊?快请进!”

  吴敬梓见郑玉绪来迎,心想我言此事,于民多有不利。

  只是,春秋战国之义,士为知己者死。

  昔日我落魄时候,不发一言,其父便赠银百两于我。为人者,当知恩图报。

  他今日若是叫人送些钱于我,只让我走,我亦算是了却了一桩纠结。

  然他今日竟来亲迎,此等知遇,不可不报。

  有恩不报,岂为人乎?

  一想到自己写的讽刺小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