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七七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军改和长芦盐有什么关系,他们肯定不知道。

  而且长芦官盐大量走私,使得名义上的盐税并没有降的太厉害。

  朝廷知道漕运肯定是携带私盐的。

  但是,具体携带了多少,心里是没数的。

  这种特殊性之下,也就可想而知,这些晒盐的民众,会对废弃运河有多大的恨意了。

  虽然说,朝廷似乎可以无辜地说,造成煮盐百姓贫困的,是无良盐商,压价放贷。

  但问题在于,这些盐商又是谁导致的呢?

  前一阵子朝廷又到处抓无为教的人,晒盐的百姓可能不知道运河政策导致的影响,但他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呢?

  是之前来这里收盐、给他们活路的人,被朝廷抓了。

  至于他们是教徒?是私盐贩子?是帮派成员?

  对那些百姓来说,都与他们无关。

  和他们有关的就是这些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然后他们被残暴的朝廷都抓走了、处决了。

  虽然刘钰对盐政改革的方向,是化枭为私。

  但这些携带私盐的帮派,不是他划定的圈里的“枭”,因为他们也是二道贩子,并不负责销售。

  而刘钰盐改可以转正的“枭”,不是二道贩子,而是有市场、有销路的那群人。

  这就好比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果只是个二道贩子,只怕现在坟头草都三尺了。然而其既自带市场和销路,以及走私途径,那就瞬间复活,成了最完美的合作伙伴。

  这些运河走私的私盐贩子,是没有被化枭转正的资格的,属于无价值的走私贩子。

  对官方来说,无价值。

  可对长芦盐区的百姓,却是衣食父母般的存在。

  看起来,似乎民意汹汹了。

  然而,很快,朝廷这边的一想政策,又让之前痛骂朝廷残暴、皇帝昏君的百姓,齐声念起了朝廷的好……

  朝廷在长芦盐区各地,设置了盐仓,开始收购各个煮盐百姓家里囤积的盐。

  名义是:陛下仁德,念苍生之苦,晓小民之困。故而过去各盐场多晒之私盐,既往不咎。明年再行严查,今年为小民之生计,特无限量收购各家之盐,持续一月,各家周知。

  而且,给的直接是白银,而不是盐商搞得铜钱。铜钱转白银、白银再转铜钱,这又是盐商的一层盘剥。

  民众是非常实在的,眼看着朝廷出台了收盐政策,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一个个顿时就从之前的痛斥朝廷奸臣当道、任用奸佞兴国公废弃运河断百姓活路;变为了一个个感叹皇恩浩荡、皇帝圣明,尧舜之遗风、文武之德沛。

  又生怕私盐太多,朝廷吃不下,这边消息一出,顿时男女老少其上阵,恨不能瞬间就把自己家堆积的盐都运到指定的榷场换银子,生怕去晚了朝廷不收了。

  换完银子,赶忙去买朝廷的“平价米”。

  朝廷从松江府那边调集了一些稻米,平价销售:为防一时银多,恐有奸商趁机速涨粮价。

  相对奸商肯定是平价,实则这些暹罗大米还有四五成的利润,倒了个圈,又收回了大量的银子。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仓储囤积的盐,就已经让朝廷震惊了。

  这是个简单的推断:

  如果平时盐卖不出去,这些人不可能闲着搞这么多盐,显然这就是平年的产量,只是因为今年漕运走私被废,导致出现了积压。

  而又可知,盐都被吃了。

  所以可证,现在收这么多的囤积盐,就意味着朝廷每年丢了这么多囤积盐的盐税。

  原本只动淮南淮北的盐改,恐怕也要波及到别处了。

  然而京畿地区的盐商、盐官,在这种关乎利益的时候,迸发出了极快的反应。

  他们立刻抓住一点猛攻,咬死了长芦官盐销售不畅的缘故,和盐引制度毫无关系,完全是因为军改之后熬硝的副产品导致的。要解决长芦官盐不畅,最好的办法,是让管盐的,一并管硝,硝行盐制,官方给引,提供铁锅和初始资本,严格登记硝民,指定硝商,统一收购。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