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袖里珍奇光五色(二)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封城里还在纷纷扰扰、醉生梦死时,岭北开始下雪了。

  哈剌和林河畔的一座宽敞的大毡包里,点着十几枝牛脂大蜡烛,照着里面透亮无比。

  坐在上首的赵似问道:“茂明,玄武旗各千户的防雪灾预桉都收上来了吗?”

  “收上来了。”依然胖都都的曾保华在桌子对面答道。他的圆脸在火炉的火光里,显得更加圆润。

  “官家,这事让人头痛啊。甲户、百户、千户,都是打仗积军功挣出来,让他们抡刀子砍人,绝对没有问题。可是让他们处理这些政事,全傻眼了。这防雪灾预桉,很多千户做出的都是错误百出,更别提执行了。”

  “稍安勿躁!”赵似劝道,“岭北经略,从天启四年开始,到天启七年整编出玄武旗,才算告一段落。从那时,我们才开始招募英才,送来和宁城加以培训。历时两年,也才培养出一千多人。”

  说到这里,赵似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太难了。

  在中原,毕竟还有一个庞大的士子文人群体在,只要竖起了招官吏的旗帜,大把的文人来报考。

  可以从容筛选,择优录取,快速培训。

  草原就不行。这里的文盲率几近百分之百,少数吟唱诗人、部落首领以及首领管家们会读写一点突厥文和契丹文。

  玄武旗各千户招录的人,先从扫盲开始。

  幸好扫盲工作早在天启元年就从朱雀旗各部开始,后来又从西军、怀德营等各部抽调立功军官士官,分配到朱雀、玄武两旗各千户——军官交流嘛。

  朱雀旗抽调过来、经过几年扫盲的军官,以及西军和怀德营抽调过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军官们,勉强支撑住了玄武旗的组织架构,使得政令能够上承下传。

  赵似继续说道:“茂明,你要抓紧,趁着大雪未大,督促各万户左右长史,再让他们去督促各千户的左右录事、各百户的左右佥事,好好地发挥作用。”

  朱雀旗以甲户、百户、千户、万户形式试行了三四年,发现这种军政一体的组织形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如果朱雀、玄武两旗以后就此在青唐、漠北过着传统日子,与中原隔绝,这种体制勉强够用。但赵似的规划要把这四象旗连同他们居住的地盘,用各种方式融合在大宋疆域里。

  既然如此,甲户、百户、千户和万户这种军政一体的模式就不行了,必须配置左官幕僚。于是天启六年开始,在条件成熟的朱雀旗开始配置百户左右佥事、千户左右录事、万户左右长史,以为幕僚官——对应着县、州、郡三级机构。

  而甲户,直接以他的副手,类似低级军官和士官的司戈、执戟为左右左官。

  左幕僚官负责民生民计以及税赋,右幕僚官负责判事和教化,所以也叫政法官。

  政法官名义上由东西南北宣徽院的承宣司负责管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