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21章:安排妥当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六隅的代理权都掌握在崇祯皇帝手里。

  你想拿到其中的一隅,就得去找昊菁皇帝。

  至于须要付出多大代价,那就看你的家底殷实与否了。

  若是觉得一隅之地太大,一城足矣,还得去找崇祯皇帝商量。

  崇祯皇帝此前都将代理权下放了,也就是卖出去了,你想买就得从这位爷手里买才行。

  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直接状告昊菁皇帝,要求分得南方某些地方的代理权。

  除非疯了,否则在北都,在昊菁皇帝的地盘告昊菁皇帝,这官司能赢就怪了。

  此举跟主动找死没啥分别,昊菁皇帝十岁就开始监国,随后将崇祯皇帝请到了南都。

  你能告赢了这位皇帝,那就算是有了通天的本事了!

  这案子顺天府不会受理,三法司也不会,连赢的可能都没有。

  北都不是不依赖南方商品,像茶、丝、瓷、铁这四大类商品,主要产地都是南方。

  但长期供货商早就定好了,外人根本没有插足的空间和机会。

  浙江茶商此前还刻意与南廷和崇祯皇帝为敌,结果被查了个底掉。

  去岁又遭到了登陆英军的洗劫,随后英军逃之夭夭,这些商贾几乎血本无归。

  连赔偿的可能都失去了,大明舰队打的西班牙人,英国人根本没参战。

  被西夷抢去的货品找不回来,那就只能低头认栽了。

  想找朝廷哭诉,朝廷早已下令退至山区。

  这些商贾冥顽不灵,现在是自讨苦吃。

  存活下来还能苟且偷生之人,要么投靠了崇祯皇帝,要么投靠了昊菁皇帝,要么投靠了朝廷里的某位大员。

  之前投靠了昊菁皇帝的茶商此番大多数都没有蒙受损失,因为及早安排家丁收拾跑路了。

  等卷土重来之后,便迅速吞并了那些家道中落之人的产业,这算是因祸得福了。

  尽管昊菁皇帝将茶叶进货价压得很低,但胜在能让茶商稳定出货,有了一个可靠的重量级买家。

  昊菁皇帝所辖公司的业务并不涉及茶叶,但为了多方关系的需要,会不时过分茶叶价钱,就等于干涉茶叶市场。

  茶商范巧智就是昊菁皇帝在北方茶市的代言人,北都的十五家茶商则是狗腿子,对昊菁皇帝的命令莫敢不从。

  南方的茶叶想卖到畿辅地区甚至草原各部落,就必须借助畿辅茶商的渠道,否则一两都卖不出去。

  福建出产的茶叶在北地藩国及南洋诸岛发展起来之后,那就根本不愁卖了,镇海公郑芝龙也多了个不错的进项。

  可以说去岁西夷的那次入侵,等于帮助崇祯皇帝整合了江南一带的市场,顺便铲除了不少叛逆。

  那些之前投靠西夷的叛逆,在大明舰队获得舟山海战的胜利,后镇海公郑芝龙率舰队收复吕宋之后,大多数都被俘获。

  现在在各地的矿场挖矿,做了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除了免去死罪之外,估计这辈子是别想再出来了……

  不过这些人发愁找活计的事情,被巡街的厂卫探知,旋即便报给了某新皇。

  某新皇想了想,倒是有个差事可以让这些江南商贾一做。

  在东北被大明王师收复之后,需要派遣大量的人手去接收辫子的耕地。

  尤其是在皇太鸡已经派人开荒的前提下,务必要利用好这几百万亩耕地。

  沿河的土地都可以用来种植水稻,但大明北方的农户种的多半是麦子。

  只有南方,特别是江南一带的农户善于种植水稻。

  商贾在乡下都有亲属,正好可以让其用上这层关系。

  但凡愿意移居东北,适龄男女可免费得到五十亩沃土,老人与小孩可得二十亩。

  先到的可以先挑好地方,后到的,那就只能接受被别人挑剩下的了。

  某新皇打算将最好的地方都送给江南的农户,届时就能收获大量的大米了。

  农户不分南北,都是被压榨得最狠的一群人。

  不同于江南商贾,江南农户的日子过得也很苦。

  某新皇便有意利用跑到北都的商贾,挖点江南的农户去二次开发东大荒!

  那么好的土地,只用来种土豆、地瓜、麦子岂不是浪费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