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91章:全线游击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手榴弹。

  光这部分骑兵的战斗力,便相当于对面十五至二十万的所谓铁骑了。

  为了应对辫子可能采用的伏击与游击战术,昊菁皇帝特意扩大了特种部队的规模。

  从原来的五千极具攀升到如今的三个旅,一万五千人。

  虽然有注水的嫌疑,但经过一番特训之后,单兵作战能力较普通骑兵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作战时,特种部队司令张煌言亲自指挥第一旅,另外两个旅则由同门师弟曾英与李元胤负责。

  分散作战的原因一方面是清军几乎不敢与大明王师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特种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几乎找不到能跟三个旅的特种兵作战的对手。

  将摊子铺开之后反而可能会有所收获,而且得以营为主要作战单位。

  对方一看到数千特种兵跟洪水一样扑过来,不被吓跑才怪呢!

  某新皇认为只有保持足够多的兵力,并投入大量的特种兵,才能实现反伏击且反游击的目标。

  每个特种作战旅都实现了全员驮马化,特种兵每人双马,坐骑为混血战马,备用马是本土马,平时可以用来搭载物资装备。

  后勤为马车,没有配备蒸汽坦克,原因就是这玩意不便机动作战。

  不过为了保证足够的火力,每个营都装备了小佛郎机和迫击炮,打阵战和山地战是足够用的。

  但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没有装备飞艇,高空侦查能力明显不足,还要依托附近的主力部队提供相应的情报。

  张煌言的特种部队也不是单纯的单打独斗,通常都是在获得相应情报之后才会主动出击。

  搜索敌人留下的蛛丝马迹通常是飞艇或者侦骑的任务,否则发现对面是明军特种兵,辫子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在连吃败仗之后,大明特种兵的威名也不胫而走,传到了顺鸡和多尔衮的耳朵里。

  通过抓获的俘虏的口供,对方发现类似特种兵的部队,便会选择主动撤退。

  倒是可以选择硬碰硬,但损失三四倍以上的兵力来消灭特种兵,完全是得不偿失之举。

  周遇吉从俘虏嘴里也得知了多尔衮所采取的基本战术,打一下就走,抢一把就溜,完全跟当年关内的流寇作派相类似。

  为了应对这种战术,除了在剌鲁卫以南地区留了三十万大军,周遇吉还将发现的情况派飞骑送给洪承畴,并报给昊菁皇帝。

  希望好静皇帝在看过来龙去脉之后,同意洪承畴率部北上支援,毕竟在安乐州以南地区保留二十万兵马已经没太大的用处了。

  余下五十万人跟着周遇吉过江作战,分成十路,每路五万人,配备至少五千骑兵,以及二百辆蒸汽坦克。

  此举就是要在广袤的江北地区进行拉网式的平推,东虏要是能重现当年萨尔浒之役时的本事,大可以放马过来。

  周遇吉认为用五十万大军集中进攻一处地方,不光是成本巨大,收获甚少,而且对方还会不敢与王师交战。

  与其那样,不如见招拆招,针对顺鸡所采取的游击战术,王师也分进合击,留出破绽,引对方上钩。

  这么做当然有风险,万一俘虏是顺鸡故意派来的,周遇吉就算是彻底上当了。

  但军事行动都会有风险,风险越大,就说明可能的收获就越高。

  就算某一路,甚至几路明军遇袭后战败。

  那也算是用兵力来换取不断破坏东虏的腹地,减少其秋收的粮食产量。

  算上去年的洪水,等于让东虏连续两年都不得不接受粮食产量骤减的结果。

  这就是周遇吉的目的,如若不能在战场上击败对方,就要用这招来饿死对方。

  进而压缩东虏的活动区域,将其不断向北驱赶,最终使其与正在东进的罗刹人发生矛盾。

  《明末黑太子》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新书海阁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书海阁!

  喜欢明末黑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新书海阁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